关键词
《飞越疯人院》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以“大护士”的形象为代表
作者: 李丽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护士   主题   《飞越疯人院》   女性  
描述: "这一性形象,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实施的一系列非理性的政策和手段的阐释和分析,揭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技巧,以及作者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彰显融为一体的手法。
池莉小说《你是一条河》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周锦鹤   来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生存际遇  
描述: 文章分析了<你是一条河>中辣辣、冬儿和艳春三位性的性格特征及其作为女性的抗争意识.文章认为寡母辣辣勤勉、坦荡、坚韧,体现了女性对生活的抗争;同时又平庸、自私、愚昧,颠覆了传统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神圣性
从三个女性形象谈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异同点
作者: 刘春梅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主义   娜塔莉亚   美狄亚   杜十娘  
描述: 在许多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描绘了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对社会、对感情有着超乎寻常的要求,与现实形成了巨大的落差,理想主义者不能或是拒绝接受这种落差正是他们的悲剧所在。本文通过对美狄亚、娜塔莉亚和杜十娘三位性理想主义形象的解读,向读者展示了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并说明了她们悲剧的不同之处。
被忽略了的的女性形象温克尔太太:再读《瑞普·凡·温克尔》
作者: 姬春娜   来源: 译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妖女   凡·温克尔太太   天使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瑞鲁·凡·温克尔》中以温克尔太太为代表的女性是以反面典型出现的,评论家也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主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普·凡·温
论韩剧中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
作者: 张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看"   女性形象   "被看"  
描述: 一直以来,韩剧以其活泼有时代感的内容,俊男美女的靓丽造型和带有儒家特色的传统价值观吸引着中国内地的"韩迷"们.但从最近火爆的几部剧集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的"端倪",印剧集中的女性越发不漂亮迷人,性格也越发泼辣大胆,做事也越发独立坚强,颇有男人婆的风范,但却越发吸引观众的眼球.究竟原因何在,在本文中,作者分别从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几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
当代香港导演女性独立意识的变化
作者: 季娴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独立意识   香港女导演   女性形象  
描述: 从严珊珊到王苹到如今的中国影坛,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内地思想观念的封建,导演塑造的女性角色也只停留在温婉、贤惠或成为男人为国效力的工具之中。然而在接受外来文化较快的香港,女性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作者: 翁敏华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秋节   李杨爱情   《望江亭》   团圆   摸秋  
描述: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良好的托管,诗意的人生:生态神学视野下的亚历山德拉
作者: 张祥亭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历山德拉   《啊   生态神学   拓荒者!》  
描述: 《啊,拓荒者!》是凯瑟以拓荒者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一位高大的生态女性形象——亚历山德拉,她不辱上帝的使命,在拓荒的过程中对土地实施了良好的托管,建构了诗意的人生,实现了自我超越与生命价值的升华。以生态神学批评的视角欣赏这部作品,有助于推动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生物共同体。
简析霍克斯英译版《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裂变
作者: 王田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霍克斯英译版   林黛玉形象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原著中,曹雪芹用天才般的文学造诣塑造了千千万万美丽动人、才华横溢、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林黛玉形象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用尽十年左右的时间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于1973年出版成书。那么西方人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模样?黛玉形象发生了怎样的裂变?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
作者: 兰鲜凤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电影   《花木兰》  
描述: “木兰从军”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的叙事性乐府民歌《木兰辞》中。对《木兰辞》的改编在古代就有,近年来,不论是迪斯尼的《木兰》,还是马楚成的《花木兰》,这两部电影都对《木兰辞》进行了创造性、个性化的改编。本文试图从“精神内核”“从军凯旋”“女性形象”三方面来考察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动漫电影《木兰》和马楚成电影《花木兰》的个性化创作。
< 1 2 3 ... 248 249 250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