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430 条
-
论沈从文小说创作变迁中城市因素的影响
-
作者:
邓莹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艺术手法
思想
题材
女性形象
城市
-
描述:
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开始他的新文学的旅程。这个自称为“乡下人”作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城市中度过的。城市不仅给他提供了施展文学才能的舞台,也从根本上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北京、上海、青岛、昆明等城市的不同的风貌和气质,也影响到了沈从文这样一个来自湘西的作家,使得他在不同的城市生活时期的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整体论述城市对沈从文思想变化的影响,探讨城市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第二章探讨城市影响下,沈从文小说题材选择的变化。第三章分析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城市对沈从文小
-
论毕淑敏小说中的两性格局
-
作者:
叶永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缺陷
意义
毕淑敏小说
原因
两性格局
女性形象
-
描述:
毕淑敏出生于1952年,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女性作家,直到35岁才开始登上文坛。但毕淑敏从一开始,便显示出了她的与众不同,因为她不仅曾经是一个军人,而且还是一个医生、作家和一名心理师,弃医从文的人有很多,但同时拥有这几个身份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显然造就了毕淑敏的独特性!本论文在引言部分对毕淑敏小说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毕淑敏小说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当前,对毕淑敏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比较全面的研究了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主题,并对其死亡文化给予了肯定;二是对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进行了探讨;三是
-
裘琏戏曲研究
-
作者:
杨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动机
清初
裘琏
女性形象
戏曲
艺术特色
-
描述:
《女昆仑》、体制未定的《万寿无疆升平乐府》和方志作品。本文以裘琏的戏曲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其生平、思想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裘琏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特点,并探讨杂剧在
-
豪夫童话中的他者双重建构
-
作者:
陈晓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他者
他者
民族他者
豪夫童话
人格他者
-
描述:
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是德国施瓦本浪漫派中最具特色、最重要的小说家和童话家。豪夫童话甚至可与安徒生和格林童话相媲美,在德语国家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格林童话,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德国由于受到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也正逐步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艺术童话在吸收民间故事和传统童话的基础上,通过增添社会现实因素,用以表达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豪夫笔下的童话正是对德国社会巨变时期的反映,在童话中个人与社会、男性与女性、
-
人间的“后街”:陈映真小说研究
-
作者:
洪豆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
陈映真
左翼思想
-
描述:
本文以2001年台湾洪范书店出版的《陈映真小说集》(六卷)为研究文本,从陈映真小说创作中常见的叙述模式和人物形象出发,试图对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将台湾的历史发展与陈映真在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相对照,主要分析了其小说中的“出走”与“怀乡”主题、两组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及其寓指、陈映真的左翼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体现以及遭遇的危机这三个方面。陈映真在面对台湾的殖民记忆、白色恐怖、两岸分断这些历史留下的难解之结,以及随着资本发展而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时,以其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坚定的民族信念做出深刻的思考与批判,
-
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对《简·爱》的人物戏仿
-
作者:
金姝阳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琳达·哈钦
《简·爱》
安吉拉·卡特
《染血之室》
戏仿
-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擅长运用戏仿等互文性手法进行创作。在她众多短篇小说作品中,1979年出版的《染血之室》最受关注和赞誉,被普遍认为是对“蓝胡子”童话及同类主题的作品的改写。笔者认为,该作品对《简.爱》中人物有诸多戏仿,而这一内容在前人研究中鲜有专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加拿大学者琳达·哈钦的戏仿理论,力图分析出《染血之室》如何对《简·爱》中人物进行戏仿及其特征,同时探讨作者的戏仿意图。安吉拉·卡特在《染血之室》中对《简·爱》人物的戏仿,一方面通
-
现当代文学汉奸形象研究
-
作者:
余昆鹏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创作规律
汉奸形象
脸谱化
-
描述:
人物形象研究一直都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学界对现当代文学各种人物形象类型都已解读,其中成果比较突出的有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女性形象研究、英雄形象研究、农民形象研究以及革命者形象研究等。然而汉奸形象虽然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该类型研究却很不充分。通过对汉奸形象深入的分析解读,文章将汉奸形象归为脸谱化的汉奸形象、内涵复杂的汉奸形象和作为中性人物的汉奸形象,并揭示出他们具体的特征。汉奸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其中有历史、文化、国民性、道德的原因,以及具体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作家创作汉奸形象也受到其
-
被放逐的失语者: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丽萍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嬗变
类型特征
童养媳形象
叙事特色
-
描述:
童养媳作为传统买卖式婚俗下用来交换的商品,是游离于时代发展与文学视阈的边缘女性群体。本文梳理童养媳形象在整个文学史的演变,并聚焦于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对其形象特征和叙事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童养媳形象在文学书写中的根本特质:被放逐的失语者。她不仅仅是男性笔下的失语者,更是现代性视阈中的失语者。然而这一被放逐的群体,在现代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的笔下是充满悖论的存在:—方面以启蒙立场,对滋生童养媳的婚俗现象和童养媳形象进行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另一方面又立足于人道主义立场认同童养婚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从
-
谈叙事歌曲《文成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
作者:
杨佩侠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心得体会
文成公主
背景
艺术对比
演唱分析
-
描述:
王志信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一位著名民族声乐作曲家。他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题材丰富、格调鲜明,且音乐语言形象生动,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其中,尤其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叙事性歌曲,在中国的民族声乐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例如:《兰花花》《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孟姜女》等这些民族声乐作品不仅深受广大歌者与人民大众的喜爱,不仅被许多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并且能满足当今民族声乐在技巧上的表现和发挥,多年来更是专业歌手们在声乐比赛和音乐会上的首选曲目。可见,对于研究如何演唱好王志信的
-
论“圆”意象中多恩的爱情观
-
作者:
阳青蓉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爱情观
约翰·多恩
“圆”意象
《歌与十四行诗》
-
描述:
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又译为但恩、邓恩、堂恩,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以爱情诗闻名。作为一个“已品尝过爱的果园里的每一个果子”的人,多恩对爱情有着独特的思考,他的爱情诗展现了他发展的爱情观,如伊凡·麦基恩(Ian Mackean)所说:“多恩的爱情诗集《歌与十四行诗》不只描绘一种单一的、不变的爱情观”。他渴望美好和谐的爱情,却在诗歌中表现出对爱情的否定和对情爱的极度张扬。在描写爱情和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多恩最喜爱使用的意象之一就是“圆”意象。本文拟从他的爱情诗集《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