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林黛玉形象外绿内红的艺术张力
作者: 喻言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色彩配置   林黛玉   艺术张力  
描述: 林黛玉是中国悲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文中从黛玉前世今生"红"与"绿"宿命的对应出发,进一步分析黛玉虽然身处幽绿的环境中但内心赤红的实质,并用两个副本对其命运和内红进行佐证,从而揭示曹雪芹利用黛玉外在之"绿"衬托出黛玉命运的惨烈之"红",利用色彩的矛盾统一来达到一种"坚奥的美"的文学张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黛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指向审美超越。
阿方斯·穆哈的曲线世界
作者: 周菁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   新艺术运动   装饰   穆哈  
描述: 新艺术运动流行于1880到1910年间,是以感性的有机曲线与非对称架构为特征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是以流畅的自由曲线,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关感的女性形象著称,曾经广泛的在欧美国家流行。最能充分表现新艺术独特的曲线者便是穆哈,他的创作经历几乎就是“新艺术运动”的一个缩影,扭转了一个时代艺术新观念。穆哈的作品展现了极端唯美的新艺术曲线装饰风格,对后世的商业绘画有着极大的影响。
Acer S7与白富美的零距离接触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码时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Acer   葡萄   零距离  
描述: “白富美”—直以来都是属丝心目中完美女性形象的代表,向来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她们,在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空间的同时,也招来了一片“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质疑。头顶“史上最美超极本”光环横空出世的AcerS7,同样没能摆脱这一宿命。这位超极本中的“白富美”,自发售以来便饱受争议,到底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卓尔不凡物超所值,也许仅凭躲在被窝里歪歪是得不到任何答案的。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本期iWo就准备会会这位神秘的“白富美”!
儿戏人生:王尔德的《不可儿戏》
作者: 施纯宜   来源: 英美文学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诡异的写实主义   乌托邦   爱尔兰幽默   嘉年华欢笑   闹剧  
描述: 本论文拟借用巴赫汀的「嘉年华」论述再探王尔德的《不可儿戏》,呈现剧中「嘉年华」的特色和意义。第一部分指出王尔德的创作原则,以「颠倒」的方法达到「颠覆」的目的,建立一个混乱脱序的世界,这也是嘉年华欢笑运行的方式和造就的时空。颠倒/颠覆的手法主要运用在语言和角色塑造上。和「嘉年华」语言一样,《不可儿戏》的语言极具嘲弄、颠覆的力量,对於维多利亚时期的意识形态、传统信念和价值观,无所不扭曲、攻讦。在角色个性方面,男性的阳刚特质显现在女性身上,男性则被动、阴柔;该剧模糊了性别界线,演绎嘉年华中的性别越界。第二部分探
印象派盛期都市景观的观看
作者: 陈瑶   来源: 艺术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迈克·弗雷德通过其前现代三部曲奠定了其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地位,绘画和观者关系理论中关于聚精会神和剧场性的探索是一直延续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沿着弗雷德前现代三部曲的问题意识,分析19世纪后期印象派盛期表现都市景观中画面中人物形象与画外观者之间的观看关系,并重新思考女性形象作为观看者和被观看双重身份的矛盾地位。
枯萎的玫瑰与腐烂的新娘——爱米丽和郝薇香的悲剧人生
作者: 焦窈瑶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米丽小姐   郝薇香小姐   孤独  
描述: 诞生于美国20世纪文学大师福克纳和英国19世纪文豪狄更斯笔下的爱米丽小姐和郝薇香小姐都在情场失意后与世隔绝的宅隐中度过了孤独、悲苦的一生,福克纳向爱米丽这朵“枯萎的玫瑰”献上的一朵玫瑰哀挽了南方传统“高贵的灭亡”.狄更斯借郝薇香这位“腐烂的新娘”的浴火赎罪表现了同样作为人道主义者的作家对人性的悲悯,两个女性形象怪诞、阴郁的背后都闪耀着爱与希望的救赎之光。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作者: 施祥爱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爱情描写  
描述: 《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经典代表,两部作品都以推翻封建礼教,突破传统爱情婚姻观念作为主题思想,并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所不同,所以在爱情描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两部作品爱情描写上的差异,品味古典戏剧的魅力。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槛外人妙玉的苦痛
作者: 朱曰辰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佛教   槛外人   内在苦痛  
描述: 妙玉是小说《红楼梦》中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总是标榜自己是槛外人,然而她的做法与槛外人的形象并不符合。本文首先揭示妙玉的“云空未必空”的假槛外人形象,继而进一步分析妙玉假槛外人形成的原因:心中有欲却深陷佛门。最后阐述其“欲洁何曾洁”的痛苦根源是她崇尚道家的思想,却身在佛门必须无欲则刚。本文旨在揭示妙玉悲剧的思想根源在于佛教和道家截然对立的境界,造成的内在矛盾与痛苦。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现代性
作者: 乔国强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后现代性   现代性   现代主义   荒原   女性  
描述: 西方学者一度对索尔·贝娄作品性质的归宿问题产生过一些争论。有论者称贝娄为现代主义作家;也有论者认为贝娄一生都在同福楼拜等现代主义作家的美学主张进行论战;还有论者干脆认为贝娄与现代主义创作格格不入,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厘清上述观点后,可以从贝娄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贝娄小说中的现代"荒原"情结以及女性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来看贝娄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
《亚当·比德》中的自然与超自然
作者: 徐颖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自然   基督教情感   融合   自然   异教  
描述: 《亚当·比德》既是一部描摹前工业社会的农耕牧歌,又是一篇道德寓言。乔治·艾略特分别使两位女性人物成为小说中自然与超自然因素的人格化身。赫蒂的自然主义代表了农耕社群抛弃基督教规约,复归唯我享乐本能的异教倾向,而秉持超自然主义的黛娜则以强大的基督教情感来赎救苦难者和有罪者。黛娜和亚当·比德的结合反映了自然与超自然力量在信仰世界的融合。
< 1 2 3 ... 227 228 229 ... 241 242 24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