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蘩漪与苔丝狄蒙娜悲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路怡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解放思潮
基督教文化
“雷雨”般性格
妇女观
描述:
《雷雨》和《奥赛罗》两部悲剧分别是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曹禺和莎士比亚的经典传世之作。由于剧作家所处历史时代和文化氛围的差别及由此形成的妇女观的迥异,曹禺笔下的蘩漪和莎翁笔下的苔丝狄蒙娜两位女性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其主导性格前者表现为雷雨般的性格,后者则可概括为圣徒情怀。但她们的命运都以悲剧结束,由此向人们揭示出一种现象:在男权社会的重压下,处于社会和文化边缘的女性,无论是反抗还是顺从,终逃脱不了遭毁灭的命运。
不同的时空 相同的悲剧:心理解读狄更斯笔下的郝维仙和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
作者:
王瑞雪
来源: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爱米丽
悲剧
郝维仙
描述:
本文通过对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远大前程》和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文本研究发现,《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爱米丽小姐不仅仅是两个有着惊人相似命运的悲剧人物,而且是映射整个19-20世纪欧美国家妇女在当时社会的父权制和封建主义妇道观的压迫统治下的受害女性形象,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深切同情、关怀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不是缺点,是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好同学·启迪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辛唐米娜 我一直很喜欢的意大利女星索菲娅·罗兰在她的传记里写过:“他们嫌我屁股太大,嘴巴太大,但是,我喜欢它们。我只有每次将眼线描得粗粗的,嘴巴画得满满的,才确定镜子里的女人还是我——从我出生它们就是这样,所以,我乐意它们保持自然的样子。而且,我知道,它们不是缺点,是特点。” 你们有谁能这样勇敢地说一句“它们不是缺点,是特点”?不,不是说一句话的勇气,而是这样接受并欣赏着自己来生活的勇气。我喜欢的女性样本,一定拥有以下几种特质:迷人,才华,有力量,不随波逐流,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对主流历史叙述的颠覆
作者:
丁雯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代表作《米》《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我的帝王生涯》等从多方面体现了苏童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特征,归纳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颠覆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虚构和想象的思维特征;在历史观上持历史循环主义的观念。
写意曹娜:简评曹娜的艺术风格
作者:
高洪地
曹娜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古代
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
民间艺术
处理手法
作品
年轻女性
绘画创作
女性人物
描述:
在中国,一个成功的女性画家虽不能称为是凤毛麟角,但其在数量上的确是远远不少于男性画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女性画家便尤为引人注目。曹娜,一个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的年轻的女性画家,她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4年其作品《空镜子》获"黎
论《聊斋志异》的双叶扶花模式
作者:
林小燕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
聊斋志异
双叶扶花
描述:
《聊斋志异》部分作品在叙写方面明显地呈现着模式化倾向,这主要体现为作者在描述故事情节时大多同时从两个女性身上着笔,尽管用笔多寡不同、分量有轻有重,但任何一方都不是无关紧要的,更不是可有可无,这样,在该部分作品的女性人物叙写上就造成了一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格局。因为该作品所叙写的形象为女性,故我们称这种叙写模式为双叶扶花。通对这一模式的描述与说明,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以及这一模式的艺术价值。
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新议题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
缺失
性别鸿沟
认同
描述:
网络与性别研究,是信息时代与新媒体普遍发展背景下,媒介与性别研究(Gender Communication Studies)体系中一个充满创造力与研究活力的分支研究方向.文章概述了国外关于网络与性别研究的四个新议题,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新特征与趋向,包括对信息时代的性别鸿沟的判别,梳理了有关妇女接近信息和传播技术(ICTs)的核心议题,分析并阐释了在新信息和传播技术领域对妇女进行研究的六个主题和三项缺失,呈现了女性日记体博客阅读中身份认同与解读文本的范式.
情感劳动:研究劳动性别分工的新视角
作者:
马冬玲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性别分工
情感劳动
商业化
描述: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探讨传统社会学和女性学对情感劳动分工及其商业化特征、后果的不同解释以及情感劳动的理论潜力。文中指出,在传统的社会学和亲密关系经济学的视野下,情感劳动的女性化被合理化和固化,但其商业化则遭到抵制。女权主义者则更关注这种情感劳动商业化的性别分工可能掩盖和再生产的性别不平等。
历史纵深与横截面的探索:浅析叶广芩与张爱玲小说的人性开掘
作者:
郭昱晨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叶广芩
人性开掘
身世经历
描述:
女性作家叶广芩与张爱玲同是满清没落贵族出身,特殊的身世背景与经历都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她们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这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以其迥异的风格与艺术特色,各自构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亮丽风景。本文即立足于从文本角度对叶广芩与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人性描写与开掘进行比较分析。
性别史研究的失焦与对策──从明清笔记小说中的婚姻与情欲案件谈起
作者:
陈瑛珣
来源:
艺术与文化论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笔记小说
女性研究
情欲案件
性别史研究
判例
描述:
?了发掘性别史料,本文采用流传於民间的史料,以期更贴近真实地了解过去社会的性别角色。本文从民间笔记小说中有关婚姻与情慾案件,讨论官员的执法态度,判案时采取的论证依据,以及所扞卫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又从案件中女性的口供,了解当时庶民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处境,据以论述性别史研究的失焦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