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池莉笔下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作者: 吴玉珍   吴玲俐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从池莉笔下众多女性的生存实境来探寻当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轨迹。女性已摆脱男权中心的阴影 ,走向了社会舞台的中心地位 ,她们既保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又自立自强 ,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性美和情致美 ,与男性携手共创 2 1世纪的美丽家园。
浅谈汉代婚姻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亚林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汉爱情诗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在分析了两汉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特点后 ,指出其特点因诗歌类别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
女性建构自我的两种倾向——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照解读
作者: 蒋艳丽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自我   女性情谊   女性形象  
描述: 张洁的《方舟》和王安忆的《弟兄们》代表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女性建构自我的不同倾向。本文将两位作家的女性观和书写态度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焦点,从“谋生与谋爱”、“做人与做女人”两个角度进行比照解读,从中梳理出女性追寻自我本体价值的转向。
温庭筠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之比较
作者: 王卫波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诗   温庭筠   温词   女性  
描述: 以女性为题材 ,以妇女情事为内容的描写在身兼二任的温庭筠诗、词创作中都得到了应有的表现。作为创作主体 ,把同一客体放在两种不同的文体中进行审美观照 ,使其表现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共同特征 (二者的形象话语外壳都艳丽精美 )和相异之处 (在抒情表达上 ,诗略显豁 ,词更深隐曲折 )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作者: 曹亚梅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中亚东干小说中的女性生活图景——以尔利·阿尔布都小说为例
作者: 常立霓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干女性   回儒文化   阿尔布都  
描述: 东干作家尔利·阿尔布都创作了一系列生活在中亚的中华回族女性后裔群像,既有在回儒双重文化规约下命运多舛的老一代东干妇女,也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兼具男女双重角色的东干女性,还有在集体农庄时期因掌握知识而改变了命运的东干新女性。这些被遗忘的女性群像的塑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东干女性的现实生活、丰富世界华语文学女性形象以及中国回族女性在社会转型期自我主体建构的借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探究当代女性的生存意义——以池莉《生活秀》为例
作者: 王影   张晓琴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义   来双扬   生存方式   女性  
描述: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反应的是底层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繁琐杂事,带有一种镜像式的描写,也可以说是生活"原生态"的表现。本文通过分析池莉小说《生活秀》中女主人公来双扬的女性形象,进而反映当代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一步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像来双扬这样的当代女性,既传统又现代,她们的性格中具有冷静刚毅、务实耐劳、自立自强、注重实际的精神品质。她们能够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艰辛磨难坦然视之,奋勇前进,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浅析李渔小说中的女性情欲主体——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看李渔小说中的女性描写
作者: 陈超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渔小说   情欲主体   女性  
描述: 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明末清初李渔小说文本中女性形象及行为的解读,寻找其内在的性格根源,特别是从人物过于遵从或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背后,分析女性的人格结构和情欲主体类型。
从人物形象看凌叔华小说的内省品格
作者: 魏琴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省品格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凌叔华笔下有着旧与新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这两类人物的塑造 ,体现了作者女性意识中鲜明的内省品格 :既有对“五四”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实质的探询和反思 ,又有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审视 ,对女性深层传统积垢的暴露与批判。两者的结合 ,使得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女性开掘更深
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作者: 孙绿江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种葛篇   香草美人   四愁诗   妾薄命   美女篇   文化心理   爱情诗   求女   《古诗十九首》  
描述: 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