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江汉论坛】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生活在别处”——论20世纪90年代历史小说的生命意识
-
作者:
薛朝晖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存在主义
性别差异
历史小说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高潮期,作家们依据自身的真切感悟,深入探究历史生命扭曲的内外根源,并在唯物史观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较好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与生命的存在意义。其中又以帝王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生命意识,也最为成功。
-
《东方的故事》并非现实主义文本
-
作者:
周德梅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倾向
作家
女性独立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植物人
非现实
女性自我价值
男人与女人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东方的故事》并非现实主义文本
-
以画入文别有韵味──略谈凌叔华的早期小说创作
-
作者:
朱育颖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画入
小说创作
早期小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
凌叔华
中国画
再现生活
女性形象
文人画
-
描述:
以画入文别有韵味──略谈凌叔华的早期小说创作
-
映泉笔下的女性世界
-
作者:
徐志祥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进取精神
女性世界
新时期文学
贾平凹
陆文夫
文学现象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1大批女性作家的崛起和许多男性作家致力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新时期文学中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若将北方的贾平凹、南方的李宽定与中楚的映泉相比,(出于年龄的划界,我避开了张弦、陆文夫等成名较早的一些作家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中国妇女运动的新局面
-
作者:
蔡桂英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结合
反帝反封建
领导
中国妇女运动
初步成果
农村妇女
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
妇女解放理论
中国人民
-
描述: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的诞生对中国妇女运动也产生巨大影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她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妇女这支革命生力军,把领导妇女运动作为自己重要任务之一。党的“二大”、“三大”分别通过了专门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前进才能跑进妇女解放的正路”。(《中国妇女运
-
国民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硕果——曾宪林主编的《国民革命事典》评介
-
作者:
陈国清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国民政府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对外关系
经验教训
妇女运动
典章制度
共产国际
国民革命
革命史
农民运动
-
描述:
曾宪林研究员主编的《国民革命事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与史学界同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为推动国民革命史研究提供了一部溶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大型的多功能的工具书。首先值得介绍的是《国民革命事典》一书的结构布局和指导思想。全书除序言、前言外,共分14个部类,即政党、政权、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和妇女运动、对外关系(二个部分)、典章制度、人物、史迹等。合共1400多个条目,共122万字。其内容既有国民革命史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有对这段历史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
“民国机制”下的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谭梅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研究
妇女文学
当代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盛英
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文化
戴锦华
-
描述: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性别的维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有关文学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构成了当代学界一个广受瞩目的问题。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盛英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戴锦华的《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王绯的《空前之迹》等等学
-
野民国机制冶下的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谭梅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野民国机制冶下的女性文学研究
-
“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女性文学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传统
新时期
女性文学
-
描述:
“五四”时期启蒙主义的现代性信仰并没有提供一套性别语言,使研究者能够在启蒙思想内部描述出妇女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事实上,“五四”启蒙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响是综合、复杂的:它一方面赋予此期女性创作以“人”的主体精神的高扬,另一方面却也同时规定了女性问题提出的限度。
-
长江流域女性文学通观
-
作者:
宋致新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轨迹
长江流域
启蒙思潮
女性文学
创作主体
-
描述:
长江流域女性文学创作得江山之助和历史变迁之力,显示出奇光异彩。其发展轨迹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壮大的趋势;其创作主体主要是趋俗的艺妓群体和淑雅的闺阁作家;其美感特色主要表现为婉约自然。明清以来,它与启蒙思想文化紧密结合,汇成反对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