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韩剧:对中国人进行“结婚教育”
-
作者:
唐韧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影响因子
结婚
中国人
影视作品
韩剧
学生选择
婚恋观
-
描述:
曾经对本校修“女性学”一课的学生进行过一次“婚恋观形成”影响因子的调查,目的是想了解一个人婚恋问题上的是非观和价值取向的建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对自己婚恋观形成,学生选择最多的影响因子是对社会生活、老一辈或亲友的生活经历的观察(40%多),次之的是文学影视作品(30%多)。这能说明:“婚恋观”真也不是课堂上列讲义能教授的东西,而影视确可以视为一个“婚恋观课堂”。
-
热情的赞美与悲悯的叹息——略谈沈从文湘西风情小说的情绪意蕴
-
作者:
王琪玖
来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风情
民族隐痛
女性命运
小说
-
描述: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风情小说独特的地域风情中寄寓着深切痛彻的“民族的隐痛”,在对湘西风情小说中的诸多有着“健康人性”的女性的文学叙述中,沈从文的目光冷峻而忧郁;在其热情的赞美中,我们可以听见他淡淡的但却是痛彻而又悲悯的叹息。所以,我们不能将其作品完全看作是向远景凝眸的幻影,或是将其看作是对湘西风情的刻意展示。
-
对话《旗袍》作者、南京作家雪静: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
作者:
赵锐
来源:
金陵瞭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民族
中国作家
作家出版社
精神追求
旗袍
南京
对话
-
描述:
[新闻背景]:5月9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江苏省作协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南京作家雪静的长篇小说《旗袍》研讨会在京举行。雪静,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入围奖、南京市政府文艺振兴奖、金陵文学奖等,现供职于《青春》杂志社。近年来雪静辛勤笔耕,创作了《梦屋》、《红肚兜》、《半杯红酒》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南京作家的突出代表。[编者按]
-
南京作家雪静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
作者:
赵锐
来源:
金陵瞭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
作家出版社
办公室
江苏省
长篇小说
作品研讨会
南京市
文学奖
-
描述:
5月9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江苏省作协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南京作家雪静的长篇小说《旗袍》研讨会在京举行。雪静现供职于南京市文联《青春》杂志社,近年来她辛勤笔耕,创作了《梦屋》、《红肚兜》、《半杯红酒》等近十部长篇小说,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南京作家的突出代表,作品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入围奖、南京市政府文艺振兴奖、金陵文学奖等。[第一段]
-
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研究
-
作者:
万莲姣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
诗学
性别
女性
文学理论
-
描述:
鉴于目前中国文艺学领域还没有从诗学方面专门系统地阐发业已存在的中国性别诗学的情形,本文以1985-2005这20年来的中国大陆为具体时空标识,考察了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这一个”。 文章首次分层辨析了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找出了目前困扰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的症结所在;... >> 详细
-
中国本土性别新闻的网络监测类型、方法和影响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NGO,这个英文缩写如今已经成为汉语媒体中的常用词。它在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出现是在12年前。作为东道主,中国当时正在加紧准备迎接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及与此平行举行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在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历史中,替代名词NGO而一直存在的称谓是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媒体对其的关注与报道,一直处于相对单一与薄弱的阶段。
-
《左传》与《战国策》女性形象塑造比较
-
作者:
张凤秋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形象塑造
战国策
女性
-
描述:
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
论《姑妄言》中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意识
-
作者:
张静仪
来源:
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艳情小说
《姑妄言》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妄言〉中散发
出的普遍悲剧情感。第三节从内容的对话情节中,将《姑妄言〉的女性形象区
分成四类:才女型、纵欲型、悍妇型、卑弱型。第四节则分别探究其呈现出的
悲剧意识:是女昏姻的自主追求不敌钱欲名利;思想
-
功名和尊严之间
-
作者:
朱晖
来源:
才智(才情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总决赛
比赛中
潜规则
功名
柯林斯
香港
唐明皇
自爱
女性形象
-
描述: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英国]从冯程程、姚木兰到陈淮秀、白娘子,赵雅芝塑造了一个个秀外慧中、自强自爱的女性形象,这些固然与她出色的演技分不开,但更是一种本色演出的写照。1973年,只有17岁的赵雅芝出落得亭亭玉立,清秀可人,在母亲的鼓动下,参加了香港小姐的选美。众所周知,如果能在选美比赛中进入前三甲,将意味着今后成名成星的机会唾手可得。赵雅芝凭借其温柔娴雅的形象和聪慧机敏的才智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杀入总决赛,然而令美丽清纯的她想不到的是,当时的选美,也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潜规则。
-
《诗经》中“弃妇”形象论
-
作者:
贾香娟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诗经
女性形象
弃妇
-
描述:
弃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诗经》里记录了男权中心文化将思妇沦为弃妇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诗经》是男性无条件征服女性的文学记载。弃妇的形象并不是单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模样,而是由众多篇章组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有机整体。弃妇的形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弃妇被弃前后在家庭角色中所表现出的品格;二是被弃后对此一命运的态度;三是社会对弃妇本身态度的评价。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完整的弃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