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温庭筠品行及其诗词若干问题考述
作者: 黄立芹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温庭筠   以文为货   诗词之内在关联   士行尘杂   绮艳诗  
描述: 本论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考述了温庭筠的品行及其诗词创作中的几个重要及有争论的问题。第一章对史书上关于温庭筠“士行尘杂”的评价进行辩驳。本文不赞同史书上对温庭筠“士行尘杂”的评价,通过分析温庭筠的诗文文本、考证其生平经历和剖析其行为来全面公允的评价其人,认为他是个有理想抱负、性情秉直、不媚权贵的士人,然而终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致放浪形骸,纵情狎邪之游。第二章对史书上所载温庭筠“以文为货”进行具体考证。我们认为温庭筠既为达官贵人作文,也替应试举子代笔,并且作侧词艳曲卖给妓女。他“以文为货”既是迫于个人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形象的解读
作者: 徐珊珊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性   俄罗斯民族精神   美狄亚形象   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描述: 从988年基辅罗斯大公接受东正教作为国教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曲折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俄罗斯的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俄罗斯国家、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民族文化和俄罗斯民族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解读俄罗斯文学作品,在重视文学创作内在机制和文学性的同时,还应兼顾文学作品中包括最具民族精神特征的宗教性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唯有如此,才是全面和深入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最佳途径。乌里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文学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在《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
作者: 朴松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聊斋志异   叙事   题材   人物形象   唐传奇  
描述: 论文旨在研究与探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间的相似与差异,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从而明确二者的艺术特色及它们在中国小说史的地位。 论文主体框架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题材的比较。首先对唐传奇、《聊斋志异》中相似相同的题材作了统计,然后进一步分析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二者的表现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二部分是人物形象比较。首先将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共同塑造的人物形象作了说明,阐述了二者共同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共性,然后指出共性中所包含的差异性。其中着重阐述了女性形象,因为这是二者中都着重塑造描绘的。第三部
词笔潇洒铸真情,偶来诗化开新境——论欧阳修词的真情流露与诗化倾向
作者: 刘月恒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倾向   风格的多样   真情流露   语言的多元   题材的开拓  
描述: 欧阳修是宋代的全才作家,无论诗、文、词、赋,都是一代名手。他成功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宋代文学的新体制、新格调。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以文章为主,诗歌为文章之“余事”,而词又被视为诗歌之余事。虽然如此,欧阳修在宋初词坛上,仍不失为大家,欧词的影响也绝不在欧诗之下。 在欧阳修的词中,有半数以上是用来写男女恋情相思的,这与他平日里论政议道、忧国爱民的诗文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协调。要客观、公允地认识这种现象,除了要结合当时的文学观念、社会风气,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中考察外,也要结合欧阳修的个性品格
蒙元之际文化与关汉卿戏剧
作者: 宋琬培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   关汉卿  
描述: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关汉卿戏剧和蒙元之际文化的关系,从大文化背景对关汉卿戏剧加以审视。前言部分提出论文所选取的切入点,它在视角上不同于以往之处:把关汉卿戏剧和蒙元之际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从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看待关汉卿的戏剧。 除前言外,正文共四章,十三节。 第一章,关汉卿戏剧的倡孝走势。北方游牧民族带着原始遗风进入中土,原始风尚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讲究孝道,这和儒家的礼教一拍即合,二者很容易达成默契。在这种风尚影响下,关汉卿戏剧的倡孝走势极其明显,成功地塑造了窦娥、韩琼英两位孝女形象,以孝为线索构成曲折起伏
病态的狂想和激情的宣泄:新感觉派小说的性别叙事模式
作者: 朱玉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创造了现代上海商业化社会的“爱情传奇”。与现代都市的浮华、颓废气息相契合,作品表现了都市男女的精神虚无和情欲放纵。表达了包括那些病态的狂想和非理性的激情等具有特定地域、时代特点的情绪体验。本文从新感觉派独特的艺术形式入手,用叙述学的视角理论切入文本,剖析文本中男性化叙述者是如何从男性的角度展开叙述。男性的欲望成为叙事的发端,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男性特有的色情眼光和窥视心理,揭示出男性化叙述者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种剖析也将进一步展示艺术形式背后作家内在的情感系统和生命体验。 新感觉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服饰研究
作者: 刘萌萌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金陵十二钗服饰   影响   清代服饰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高峰,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含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书中400多位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描写的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尤其是对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描写,其描写不仅仅限于对其语言、饮食、礼仪、养生等方面的描写,在服饰方面同样有很深入的描写,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服饰不仅代表了一种王朝的符号,同样也是一种政治的象征,每个朝代的服装都能体现其等级差别和礼仪的要求,满清同其他王朝一样,在服饰上施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严厉推行满族服饰政策,而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代,其生活轨迹和家境
在迷宫中寻找自我:对苏珊·桑塔格的《死亡匣子》的主题研究
作者: 杨倩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存在主义   《死亡匣子》   桑塔格   精神分析  
描述: 苏珊·桑塔格是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批评家和文学偶像。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桑塔格对政治、电影以及大众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桑塔格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
沉默的“声音”
作者: 于紫珣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沉默   读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人物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二十世纪现代小说的先驱,以及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核心成员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日记、书信、传记及文集的大量译本的出版更是将近二十年来国内对伍尔夫的研究推向高潮。《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九部小说中心地位的第五部,写于她的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时期,更是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登峰造极的佳作。这部小说蕴含着一个貌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情节。 以往对伍尔夫的研究几乎已经涵盖了文学批评的各个角度。本文意图解读人物的沉默,即女性人物的沉默场景在作品中意义和效果。沉默通常会被当作某
《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意识
作者: 郭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己主义者》   反殖民主   乔治·梅瑞狄斯   殖民主义  
描述: 乔治梅瑞狄斯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是英帝国的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名人文主义者,他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同时具有殖民与反殖民意识。这种向矛盾的意识也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利己主义者》中。本文分析《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讨论了他对于欧洲白种人的种族优越感,英帝国对殖民地的侵略和统治的复杂态度。本文分析了小说中对殖民地风俗的涉及,并主要运用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理论讨论了小说中代表英国的男性人物和代表殖民地的女性人物。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梅瑞狄斯生平,作品,以及《
< 1 2 3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