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林白小说创作的转向
作者: 郑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底层写作   生命意识   女性意识   林白  
描述: 本文把林白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2000-2006)的小说创作中,林白实现了由内心世界向社会现实的转变,更具体的说是转向了底层写作,由此带来了其作品中崭新的女性形象和厚重的生活底蕴,作品的风格也更为明丽自然。这种创作的转向是内外因(“一个人的战争”与底层浮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作家创作生命成长的必然结果,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为当下的底层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底层自我言说,自我呈现。但这种转向并不是断裂,在林白的小说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永恒的诗情,即由女性意识升华而来的生命意识。对文学创作而言
两个世界的张力: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
作者: 黄庆欢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成人世界   儿童世界   精神分析   彼得·潘情结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英国20世纪初短篇小说大师,以五本短篇小说集赢得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以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角度塑造了诸多孩童形象和孩童式成年女性形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曼斯菲尔德和她的作品一直是国内外批评家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但对于体现在她个人生活和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却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更未有过详细的研究论证。本论文以曼斯菲尔德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作品中的小孩和孩童式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她遗留的大量书信和日记为基础,分析她作品中彼得·潘情结的形成原因:曼斯菲尔德体现在诸多名篇中的彼得
论唐宋艳情词兴盛的佛因禅缘
作者: 赵建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佛教   艳情词  
描述: 艳情词是唐宋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其发展、兴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佛教作为唐宋时期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艳情词的兴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即试图探讨艳情词兴盛的佛因禅缘。从文化渊源上来说,佛经的艳情描写为我国文化输入了艳情的成分,在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中,佛门兴起了纵欲狎妓的浇薄风气,而一些造诣高深的禅师则将女色及情欲纳入到自己说法悟道的体系中来,遂开创所谓“艳思通禅”的修行法门。佛家对于女色情欲的重视为艳情词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从创作主体来说,艳
性别视角下的西施式叙事研究
作者: 黄敏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病美人   美人计   西施故事  
描述: 西施是中国古代美人的典型代表。她的形象有两重特性,一是“病美人”,一是美人计的实施者。“西施式”的人物,是中国文学女性形象不可替代的一种类型。本文拟从性别角度对历代文学中西施的形象和故事进行分类梳理,分析西施式叙事的特殊内涵,进而对“西施”类型的形象进行归纳总结,力图揭示西施式叙事在中国文学中的成因和女性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考察西施故事的发展演变。西施故事是随着其形象而出现的,她作为美人的指称在先秦就广为流传,随后形成了在吴越争霸中美人计的故事。西施在先秦,只是一个美人的符号,到了唐诗
现实·理想·罪孽-富豪矩阵解读苔蕾丝与蘩漪
作者: 黄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雷雨   苔蕾丝德斯盖鲁   格雷马斯矩阵   女性  
描述: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在法国二十世纪文坛上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以描写法国现代社会心理而著称的天主教小说家不但在今日的法国,而且已经并正在不同国家产生着重大影响。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并有突出成就和广泛影响的杰出剧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广为流传,举世闻名,并且不断得到研究和评论。在他们各自的杰作《苔蕾丝·德斯盖鲁》和《雷雨》中,两个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她们生活在男女不平等思想盛行的年代,深受社会上不合理价值观的压迫,她们
張愛玲小說的主要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張美華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類型   男性形象   形象塑造   去勢書寫  
描述: 張愛玲(1920—1995),以小說走紅上海租界,小說舊文化氣息及蒼涼風格獨樹一格,為上海女性作家的重要代表。在張愛玲小說中男性形象明顯去勢化及邊緣化,本論文將探究張愛玲小說主要男性形象塑造的背景、類型、象徵意義及其藝術表現,希望能在其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就上,另彰顯男性形象塑造的特色與影響。本論文計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共分「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研究成果回顧」、「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第二章「男性形象塑造的背景」:依「內在生活經驗」和「外在兩性思潮」等兩節,解析張愛玲家族和婚姻中的男性、五四運動新文化
论母性的边缘性
作者: 华媛媛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性   母性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女性形象的一种极端表现,母性在父系—阳性话语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母性的身份由男性根据她同家庭及其他成员的关系而决定,而她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认可和满足。母性是男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附属品,她代表了男性的理想,为男性提供保护和精神支持,有时却又沦为男性错误行为的替罪羔羊。但是,母性在被边缘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懈寻求自我身份。她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她试图对儿子进行控制并否认承担母亲的角色。本论文在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学说以及伊里加利,德·波伏娃,和乔德罗,西克苏,克里斯蒂娃等的女权主义理论
论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形象的塑造
作者: 熊芬芬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形象塑造   悲剧   咪咪  
描述: 歌剧创作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是展开戏剧、揭示内涵的核心手段,也是决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成为其歌剧作品的最大亮点。本文以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女主角咪咪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面、细致地总括出咪咪形象的艺术特征,同时对塑造其形象的主要手法做出探讨。全文从普契尼及其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咪咪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咪咪形象的审美价值以及作曲家人物形象刻画的主要手法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深入挖掘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形象魅力。另外,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作者: 王畅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毕淑敏   女性意识   白色意象   生命关怀  
描述: 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成为一道绵长而亮丽的风景线。在她的小说创作生涯中,她以中国人的禁忌话题——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题,以此来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同时,毕淑敏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共同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生命关怀。 由于毕淑敏在生死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理解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类生命的关怀,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试从三方面阐述毕淑敏的“生命关怀”小说创作的演变流程,归纳其独特的生死观,并且透过她的生死观,体会到她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关
青少年的性在新聞媒介中的再現
作者: 陳宏睿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聞媒介   青少年     文本分析   再現   論述  
描述: 台灣在1987年宣佈解嚴之後,封閉保守社會風氣突然開闊起來,各種學術論述(性別平等、性解放、性人權)與性別運動(婦運動、同性戀運動)也開始應運而生,在此種社會風氣的引領之下,性別議題成為媒介中
< 1 2 3 ... 188 189 190 ... 201 202 2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