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字》里的"替罪羊"意象新解读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当代小说·新诗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斯特   替罪羊   集体无意识   差异  
描述: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向来被视为一个通过自我救赎获得认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集体迫害的范式解读她的遭遇,并找出她成为"替罪羊"最核心的原因来自于人们如何看待"差别".差别意味着指控、判决一个受害者,作者运用这一古老的"替罪羊"原型,实际上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多维视角下的风月俏佳人
作者: 袁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把青》   《永远的尹雪艳》   白先勇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叙事视角  
描述: 白先勇是善写女人的能手,他常在小说里塑造不同境遇、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其中尤以十里洋场中的风月俏佳人最为引人。文章以《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为例,分析白先勇如何从不同的叙述视角为读者展现她们的生活、理想、悲哀与无奈。
不幸的王后,别了!:浅析王后乔特鲁德悲剧原因
作者: 廖昀喆   来源: 资治文摘(管理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姆莱特   王后   女性  
描述: 《哈姆莱特》中王后乔特鲁德的悲剧有着复杂的原因。作为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她悲剧的极大原因是哈姆莱特对她的误解与讽刺。同时,她脆弱的内心中也始终无法停止对自己的批判。但乔特鲁德大胆追求性欲与爱情是精神与肉体上的叛逆,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
《红字》里的“替罪羊”意象新解读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斯特   替罪羊   集体无意识   差异  
描述: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向来被视为一个通过自我救赎获得认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集体迫害的范式解读她的遭遇,并找出她成为替罪羊最核心的原因来自于人们如何看待差别。差别意味着指控、判决一个受害者,作者运用这一古老的替罪羊原型,实际上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向图像整容说不
作者: 姗迟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媒体修图对女性形象认同造成了过大的影响,对图片无情的修改,把对展示女性美的应有方式带进了一个误区。凯特·温斯莱特纤长的大腿令时尚杂志封面夺人眼球,骨瘦如柴的凯拉·奈特莉在电影海报上变出了胸部曲线,麦当娜强劲有力
梅行素“双重人格”的生命图腾:重读茅盾小说《虹》
作者: 杨明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双重人格   生命图腾   时代精神  
描述: 茅盾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茅盾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从文本切入人本会发现:矛盾正是茅盾的魅力所在。本文对茅盾作品《虹》加以分析,说明茅盾如何籍由女主人公梅行素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展现其幻灭与追求、消沉与进取。进而说明主体情思的审美品质和独特的时代精神。
《汉宫秋》中王昭君形象浅析
作者: 黄秀雯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   选择   王昭君   汉宫秋   女性主义  
描述: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中独放异彩。本文从三个方面即王昭君四次自主选择的内容、女性主义理论观点以及马致远创作背景进行分析。王昭君勇于选择并尊重自己的选择,其形象的刻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原因。
葛特露与繁漪悲剧性命运探析:以《葛特露与克劳狄斯》与《雷雨》为蓝本
作者: 杨永强   来源: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漪   悲剧   葛特露  
描述: 葛特露与繁漪同为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了摆脱社会的压制与命运的不公、两位不甘屈服的异国女性都举起了精神反叛这面大旗。葛特露自立新生的方式摆脱了悲剧命运,繁漪的全面毁灭体现了她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好十字》里的“替罪羊”意象新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斯特   替罪羊   集体无意识   差异  
描述: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向来被视为一个通过自我救赎获得认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集体迫害的范式解读她的遭遇,并找出她成为“替罪羊”最核心的原因来自于人们如何看待“差别”。差别意味着指控、判决一个受害者,作者运用这一古老的“替罪羊”原型,实际上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植根于贫瘠土壤上的一株奇葩:《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形象再探
作者: 张显凤   李伟萍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   凯蒂   乱伦  
描述: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之作,它的叙事中心是凯蒂及其女儿的堕落,凯蒂作为在作品中被他者反复诉说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因此具有了异常丰富的内涵,成为福克纳笔下容易引起争议的众多女性形象之一。论文从文本细读出发,力图说明凯蒂的纯洁、高尚和无辜,在没落的南方世家成长起来的她,只不过是家庭、时代和命运的牺牲品。
< 1 2 3 ... 182 183 184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