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嫦娥   诗歌   审美文化   小说   电视剧  
描述: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的审美化观念、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文化、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相比于女娲、西王母等形象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文化内涵。对嫦娥形象的研究与探索离不开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定背景,从审美的层面去定义文化,文化是指“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 。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必然受该民族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对
从权力与话语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作者: 王美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权力   话语权力   莫里森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重要。王家湘提出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起任何别的民族文学来要艰难得多,但它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显得最为成熟,成就也最为显著。其中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就值得我们关注。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美国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并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的非裔女性如何在白人的世界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当文学话语与福柯的权利和话语理论联系在一起时,文学作品便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和走向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本论
批评话语视角下经典童话的性别研究
作者: 王晓敏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词汇层面   经典童话   句法层面   批评话语分析  
描述: 本论文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安徒生的三个经典童话进行了分析,属于社会性别研究,旨在揭示其中性别表征的差异,以及暗含的性别偏见。 社会性别与语言领域的批评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以揭露语言中所暗含的性别歧视,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从而为实现男女平等做出贡献。这些研究否定了传统的男女权力关系,而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社会权力的滥用、控制和不平等现象,两者具有共通点,因此,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可以用来为性别研究的目的服务。然而,对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做一下回顾,我们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空白。
视化计性别视角下的老年福利供给分析
作者: 杨妮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差距   老年福利   性别公正  
描述: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我国老年福利供给带来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当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结构变化新特征——小型化、空巢化相互作用,再与我国经济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重叠,产生的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和老年福利供给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逐渐进行老年福利供给制度的改革与调试,但是改革过程中,却出现福利水平整体提升的情况下老年女性贫困现象频现,女性贫困化、贫困女性化特征显著。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一现象,社会性别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和分析这种现象与特征的有力视角和分析工具。社会性别理论是分析
论有吉佐和子的文学特色
作者: 寇淑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情结   社会问题   有吉佐和子   女性  
描述: 有吉佐和子(1931-1984)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在短暂的53年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曾获得女性文学奖、艺术节文部大臣奖等多个奖项,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1956年,有吉凭借处女作《地歌》一举获得文学界新人奖候补、芥川奖候补而登上文坛。有吉谙熟艺人生活,她的初期代表作多以反映艺人生活的题材为主,有吉将日本的古典艺术物语化,因此赢得“物语能手”的称号。在有吉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系列以大河为题材的作品。1959年,年仅28岁的有吉以自身经历为模型发表了长篇小说《纪之川》,从而确立
崔贞熙转向作品研究
作者: 张晓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转向   母性   女性文学   转向文学  
描述: 淡人崔贞熙(1906~1990),身为近代新女性之一,作为韩国文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在其八十余平生中历经艰难曲折,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得她的文学世界如此丰富而引人瞩目。崔贞瞩在韩国近代文学史中占据的地位尤其不可轻视。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曾经是韩国第二代女性作家中的一员,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在近代日帝统治时期曾经先后以同伴者作家和亲日作家的身份活跃在韩国文坛。因此在日帝末期的文学史研究中对崔贞熙文学的考察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934年的第二次卡普事件是韩国文学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事件。日帝末期,日本加强了对韩国的殖
寻找自我,寻找完整
作者: 徐锦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艾丽丝·沃克  
描述: 二十世纪的“少数派”运动直接催生了边缘文化与非主流力量的崛起。在这场霸权与反霸权,中心与反中心,权利与反权利的持久的政治与文化的较量中,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性别政治与文化,以其强大的反叛意识及颠覆力量消解了几千年来人类关系、两性文化、两性秩序的定势思维。它力图重新反思人类历史,性别文化中的人为因素——那些我们曾经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伦理纲常中到底有多少是合理并合乎人性的,有多少是以“父”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将女性囚禁在有形与无形的暴力威慑下。女权主义写作正是在这一文化语境下参与到对人类及性别,历史与现状的集体反思中。
萧红与姜敬爱小说的比较研究
作者: 韩晓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意识   萧红   女性主体意识   社会现实   姜敬爱  
描述: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和韩国,女性作家辈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萧红和姜敬爱就是这一时期在本国文坛上崭露头角并取得不朽成就的女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但是恶劣的社会背景,相似的人生体验,使得两位作家在创作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两位作家悲惨的人生经历、不幸的遭遇,使得她们能够更清晰透彻地观察自己生活着的世界,并通过作品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不平之处,反映下层劳动者的苦难。萧红饱受各种苦难,在三十一岁的美好年华时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姜敬爱也受尽了各种磨难,不堪疾病折磨,三十八岁时去世
从迷恋到厌弃
作者: 于真子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迷恋   母亲   固恋   男人   厌弃  
描述: 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作家。自从她197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现在,张洁已经在文坛上耕耘了27年,创作了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还有数量丰富的散文、随笔、纪实小说。如此旺盛和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极为少见。早在七十年代末,张洁就以发表了《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雨中》等作品而受到文学评论界广泛的关注,此后张洁的创作风格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舟》、《七巧板》被誉为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先锋。特别是发表于2000年左右的长篇三部曲《无字》更是张洁的创作转变的另类极致。导致作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
作者: 薛忠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州   儒道文化   贾平凹   审美效应   西京   传统文化  
描述: 综观贾平凹的全部创作,小说无疑是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他早期的短、中篇小说创作,不仅人物形象美,心灵境界美,而且结构美、叙述美.他笔下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眉目传情、美艳生动;他笔下的男人,以静制动、淳厚痴情.他曾旗帜鲜明的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美的方法,真实地表
< 1 2 3 ... 17 18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