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阿特伍德对神话人物的改写:以海伦为例
-
作者:
刘洋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伦
文学形象
阿特伍德
神话改写
神话人物
-
描述: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世界文坛最为重要也最为活跃的作家之一。她迄今为止已发表了超过50部作品,涉及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各类题材,并获得了包括布克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在内的众多文学奖项。 女性身份危机一直是阿特伍德关注的问题,也是阿特伍德作品众多主题中重要的一项。阿特伍德对神话人物的改写即表达了她对与女性身份紧密相关的女性话语权丧失问题的思考。她的诗歌《塞壬之歌》、《欧瑞狄刻》、《脱衣舞女海伦》、《达芙妮、劳拉以及其他》,以及改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中篇小说《珀涅罗珀记》,都
-
凤飞美国
-
作者:
朱一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女性形象
两性关系
母女关系
女性气质
-
描述: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广大华裔美国作家的共同努力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组成了一幅各具特色又自成一格的人物画卷,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西方的、白人的、男性的压迫,华裔女性走过的是一条崎岖而充满荆棘的道路。经历了百年的沧桑,文本中的华裔女性在自我身份的追问和肯定中一步步走向自觉。
文章首先结合华裔女性的发展历史和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现状,揭示了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就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和其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梳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阶
-
论奥斯丁小说情节与形象的双重性
-
作者:
姜莉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双重性
奥斯丁
情节模式
-
描述:
经过近两百年来读者的鉴赏和批评家的鉴定,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早已跻身经典作家之列,幸运地成为极少数为父权社会所认可的女作家之一。在她身上,交织着父权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初步觉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对父权文化既非全盘继承,也非激烈颠覆,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采取了温和的叛逆姿态。由于社会时代的局限,作为一名保守的中产阶级淑女,奥斯丁不可能公开、明确地宣扬其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样,作为一名思想敏锐的作家,她也没有沦为父权文化的传声筒。奥斯丁在作品中采用了双重文本策略,将其与父权文化格格不入的女性意识隐藏在文本深
-
凯特·萧邦在《觉醒》中对性别概念的重新定义
-
作者:
冯玥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概念
重新定义
《觉醒》
凯特·萧邦
-
描述:
本论文从性别概念的角度解读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萧邦通过小说中的人物重新定义了性别概念。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以及男性人物的分析来说明作家对女性性别概念以及男性性别概念的重新定义。这些人物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性别气质会发生变化,性别角色也可能互换。女性人物不再是父权制下男性权威的屈从者,而是独立、知性、理性的女性,而男性人物则表现出屈从、被动的性别特质。
本论文认为萧邦对性别概念的重新定义是一种对性别体系的丰富。萧邦展现的性别概念是一个和谐的体系。女性性别概念与男性性别概念并不总是对
-
侯芝弹词研究
-
作者:
赵淑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侯芝
创作动机
弹词小说
文学事业
弹词理论
-
描述:
清代女性的弹词小说创作,虽未如女性在诗、词、曲创作方面获得众多的关注和肯定。但在女性文学创作方面,此种文体的创作实有特殊的价值。相较与其他利用闲暇时间创作,或将弹词作为消遣之用,终其一生,仅完成一部作品的弹词女作家,侯芝为《玉钏缘》、《再生缘》作序,编订《锦上花》,大幅改写《再生缘》成《金闺杰》,接续《金闺杰》创作《再造天》,与之相关的弹词小说至少有五部之多。而其创作动机,亦由最初的消磨病中岁月转为自觉的为出版目的而进行的创作,这使得侯芝在弹词女作家中具有了特殊性。侯芝出身儒门仕宦之家,从小受过正统教育,
-
迟子健小说的意象研究
-
作者:
夏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迟子健
伤怀之美
意象
-
描述: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今天,女性文学以日益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当代文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叙写两性和张扬女性自我意识似乎成为女性文学创作的主题。在这样的态势下,作为女作家的迟子建却能偏安一隅,以东北漠河作为她塑造小说环境的原型,写生活在漠河的乡村儿女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从而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东北乡土生活画。在这些如画的小说中,意象成了品味小说的一把钥匙。 第一章为“意象的基本概念和审美特征”。首先,从中国古典文论中来追溯意象这一文学术语的来由,探讨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还将从西方意象理论来考
-
从“男性”自我到“生态”自我
-
作者:
朱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拓荒者
《啊
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尼亚》
-
描述:
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Nebraska Novels)的代表作《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自问世以来,批评界从多方面进行过评论。有的批评家着重分析作家对拓荒精神的歌颂与缅怀这一主题,有的从文化批评角度分析作品中反映的文化、民族融合主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美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兴起,这两部作品也成为女权论者标榜其主张的话语素材。除上述广被讨论的主题外,小说中所反映的女性和自然关系的主题则很少被人探讨。
本论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重新解读这两部经典作品,探讨作
-
论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多元化主题
-
作者:
汤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化主题
民族文化
自然
女性生存状态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加拿大文学代言人”,其作品往往以加拿大为背景,以诗人的气质、幽默的文风和理性的反思,讲述了社会中自我身份与社会角色相冲突的故事。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阿特伍德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男性文化主宰下始终具有异化感的女性形象,描述了她们的困境与选择、迷惘与追寻、探索与幸存之路。其作品往往以女性主义、民族主义和生态主义三大主题其中之一为主,其他为辅,相互交错融合。 本文以阿特伍德的七部长篇小说(《可以
-
19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旗袍文化研究
-
作者:
王晓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旗袍
怀旧情怀
女性形象
符号
-
描述:
1980年代以后的华语电影,最为视觉化的表现便是女性服饰的变化,旗袍代表了一种阶层的变化,女性主体身份的变化和女性话语权的转变,进而传达出女性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悟。纵观当下华语电影研究,国内主要的电影研究渐渐忽视了服饰的表意作用和隐性符号内涵,其理论作品在研究服饰时仅仅是评价服饰是否符合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制造成本或款式的变化。不同于好莱坞电影机制,华语电影在注重娱乐化的同时更应该知道学习西方的电影分工机制,重视道具、化妆、服装与饰物的细节化处理,做到商业片定格在每一帧画面都无懈可击的视觉呈现。国外
-
魏晋南北朝小说贵妇形象研究
-
作者:
姚莹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化心理
小说
贵族妇女
-
描述:
中国历史上门阀观念极盛的特殊时期,当时的贵族女性和平民女性的境遇也有着天壤之别。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贵族女
<
1
2
3
...
17
18
19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