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445 条
-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形象悲剧性的自我阐释
-
作者:
刘琼
来源:
小说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阐释
形象
安娜
悲剧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笔下最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具有典型的世界性文化意义。她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悲剧女性人物形象,她的悲剧代表着俄国社会一代知识分子女性的悲剧命运,表现了作者观照传统文化的批判视野,并赋予这种批判以现代意义。
-
“最好年龄”的梦与真
-
作者:
杨利敏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沈从文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中,《萧萧》中萧萧属于很特别的“这一个”,她是少女,却有着童养媳身份,她正当最好年龄,展现着少女的天性美,体现着湘西的自在生命观,却也让读者难以忽视其生命圆满与本真背后的悲凉。萧萧这个形象承载着作者沈从文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更寄托着作者的文化反思,萧萧既是沈从文心理倾向和艺术追求的外化,也体现着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双重性。
-
陨落的生命:试比较安娜与杜十娘的异同
-
作者:
丁江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安娜
性格
杜十娘
-
描述:
安娜与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该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的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情调,在她们身上,展现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
同样的叛逆,迥然的命运
-
作者:
王亚男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是破和立的时代产物,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魅力的是叛逆女性形象。她们倾其一生反抗封建传统,尤其是在爱情婚姻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灿烂的人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同样是叛逆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却大相径庭。文章聚焦陈忠实《白鹿原》中田小娥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戴凤莲,试分析造成同样作为叛逆女性,造成她们不同命运殊途的深层原因。
-
阶级差异下的爱情悲剧:曼斯菲尔德小说《鸽子先生和鸽子太太》主题探析
-
作者:
叶逸潇
来源:
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吉
曼斯菲尔德
爱情悲剧
中产阶级家庭
女性解放
时代女性
蜚声文坛
安妮
社会问题
令人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生于新西兰,被誉为100多年来新西兰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蜚声文坛的一位短篇小说风格大家。曼斯菲尔德以其独有的细腻和敏感刻画了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塑造了许多令人称道的经典新时代女性形象,对女性解放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文学的解救之道。1921年发表的
-
论网络言情小说的“悲情”写作——以网络作家匪我思存的小说为例
-
作者:
陶虹飞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匪我思存
网络言情
悲情
女性
-
描述:
大众传媒时代,网络言情小说受到追捧,随着当代年轻人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下苦闷情绪的日益显现,"悲情"写作成为网络文学中的写作主流之一。匪我思存是网络言情小说"悲情"写作的领军人物,在其精致婉约笔触的渲染下,"悲情"主题凸显的同时,"悲情"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尤为成功,特别是那些由性爱分离到深陷情感围城的女性和在欲望、仇恨中不能自拔的女性身上"悲情"色彩更为浓厚。
-
同样的叛逆,迥然的命运——以《白鹿原》《红高粱家族》为视点
-
作者:
王亚男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差异
地域文化
叛逆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是破和立的时代产物,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魅力的是叛逆女性形象。她们倾其一生反抗封建传统,尤其是在爱情婚姻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灿烂的人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同样是叛逆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却大相径庭。文章聚焦陈忠实《白鹿原》中田小娥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戴凤莲,试分析造成同样作为叛逆女性,造成她们不同命运殊途的深层原因。
-
艾丽斯·沃克《紫颜色》的超验主义解读
-
作者:
蒋辛瑞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颜色》
超验主义
哲学思想
-
描述:
《紫颜色》是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于198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小说生动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艰苦生活,刻画出坚毅、果敢的黑人女性形象。根据超验主义的三个核心理念——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强调个人的重要性,本论文旨在探讨《紫颜色》中的超验主义特征。通过对该小说中的超验主义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作品中隐含的深刻哲学思想。
-
阳光下的情感交织:浅论王鼎钧散文《一方阳光》中爱的抒写
-
作者:
臧丽璠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林黛玉
简爱
-
描述: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世界各国的影响经久不衰,其女主人公简爱也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18世纪用一生的心血写成不朽的名著《红楼梦》。他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使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塑造达到了顶峰造极的地步。本文尝试分析比较两人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
李琳:平凡的母亲教会我怎样去爱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金色年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李琳在影视作品中诠释出不同的女性形象,生活中她是女儿、母亲和妻子。虽然她和母亲一样是单亲妈妈,但她坚强独立,为母亲和女儿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并且再次勇敢地走进了婚姻殿堂。 我是妈妈的“妈妈” 我从小就不常在父母身边,小学时分别由奶奶、外婆或保姆带大。中学读了一年就住读艺校,艺校毕业就住剧团,后来离乡背井读大学,所以,在我成长的路上,父母相伴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