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学科介绍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州交通大学
学科介绍
文学学科
生态文学
比较文学
跨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所
女性文学
-
描述: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学科以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为依托,在生态文学、女性文学、比较诗学和跨文化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
从修辞学看简媜散文的表现风格
-
作者:
伦慧娟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风格
“新生代”
散文作家
简媜
修辞学
《下午茶》
女性文学
30年代
-
描述:
在台湾"新生代"散文作家中,女性文学天空升起的耀眼散文之星当首推简媜,她著有散文集《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床眠》《私房书》《下午茶》《七个季节》《梦游书》《浮在空中的鱼群》和《空灵》等。她的散
-
《驯悍记》:莎士比亚心理知识的文学化——对凯瑟琳娜心理发展的解剖
-
作者:
杨丽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驯悍记》
莎士比亚
心理知识
文学化
-
描述:
莎士比亚熟谙剧中人物心理,堪称一名心理大师。《驯悍记》可以看作对其心理知识文学化的杰出展示。一直以来批评家认为《驯悍记》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娜是一个在男权的威压下最终放弃自我、放弃了自己追求幸福快乐的初衷,而最终屈服于当时男权势力之下的悲剧女性形象。但就她个人而言,凯瑟琳娜的选择并非她悲剧命运的开始,相反,这一选择是她在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后的明智之举,将是她幸福人生的起点。凯瑟琳娜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是对她心理逐渐成熟这一过程的描述,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女性心理的成熟把握。
-
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解读奥康纳《好人难寻》中的人学探索与人文情怀
-
作者:
汪旭琴
沐金华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好人难寻》
人学
弗兰纳里·奥康纳
人
人文情怀
-
描述:
作为美国20世纪"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奥康纳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不仅延续了美国南方文学的创作主题,强调家庭、宗教信仰、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等概念,继承了南方女性作家关注女性、关注女性形象与生存体验的创作传统,更以其强烈的宗教现实关怀的情怀,探讨了人和人、人和神的关系,使传统文学业已表现的理智与情感、理性与本能欲望、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的人文母题超越了狭隘的地域界限.其中,作品对人类生存困境以及人性两面价值的透视,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学对人类自身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
从免费广告册看都市青年心态
-
作者:
陈占彪
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免费广告册
图像上海
都市青年心态
-
描述:
.我们可从这些广告图像中看到:都市青年的生命个体所呈现出一种"High"态,这其实是个体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重压之下的无奈和必然之举;对女性身体的展示和赞赏,"养眼"一词传达了女体欣赏后隐藏着的男权意识
-
同是对一个问题的理性探讨——试论《雷雨》与《这是谁的罪》的个体觉醒问题
-
作者:
农迎春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男主人公
悲剧形象
女主人公
雷雨
女性意识
石评梅
觉醒
文学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雷雨》诞生之日起,蘩漪就成为了文坛上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冰华较之于蘩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她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甚至很多文学史都不曾提及。她是石评梅于1922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被人们称为"问题剧"的《这是谁的罪》中的女主人公。该剧讲述了两个留美回国,两情相悦,志同道合,并热切地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恋人王甫仁和陈冰华,因遭家庭的反对,男主人公最终被家庭"软化"而酿成了女主人公陈冰华设计杀人,又与男主人公双双自杀的爱情悲剧。由于过于极端和悲情,在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引发了
-
奥运大猜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明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还世界一个五千年的奇迹 从1896年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雅典大理石体育场到北京“鸟巢”体育场,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也不断推陈出新。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希腊的历史和神话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样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观众奉献一场什么样的艺术盛宴?不妨让我们来猜测一下。 演出情节:奥运谋女郎vs嫦娥 提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人们马上就能联想起他的系列大片和系列谋女郎,大片是否成功,我们说了不算,但谋女郎们的成功却有目共睹。经他塑造后
-
男性较易因高血压症发生内颈动脉粥状硬化
-
作者:
黄瑞雄
吴兹皓
郑建兴
叶炳强
来源:
台湾医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颈动脉
动脉粥状硬化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性别
-
描述:
過去研究曾指出,頸動脈分叉處的構造在解剖學上是有性別差異的。所以我們推測男性和女性在頸動脈分叉處的血流模式也會有所不同,並進而導致男女不同的內頸動脈硬化機率。這個現象也許更顯見於高血壓患者,因為高血壓患者較血壓正常的人更容易出現血液動力學的異常現象。因此我們進行本研究以驗證上述推論。本研究從1996-1998在本院進行健康檢查者中選取研究對象,只納入接受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者。研究收集的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血壓、高血壓病史以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以SAS統計程式比較男性與女性研究對象之既存內頸動脈與外頸
-
构建和谐性别文化对和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
作者:
马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和谐的性别文化
-
描述:
和谐文化催生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和谐性别文化与和谐文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和谐文化的提出,为性别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具有主导性、本土性、现代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性别平等为前提、区别对待、博采众长等原则,建设反映和谐性别关系的制度文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强化女性自身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挥妇女组织在和谐性别文化建设中的监测和宣传功能。
-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试论徐灿《拙政园诗馀》的黍离之悲
-
作者:
张雨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人
徐灿
黍离之悲
拙政园诗馀
-
描述:
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词坛佼佼不群,在中国女性文学序列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徐灿处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到一种痛彻骨髓的亡国之悲、黍离之痛。她一直深爱着的丈夫陈之遴又投降清廷,成为她无法直面的“贰臣”。而她本人又不得不接受清廷的封诰。因此,徐灿的感情异常复杂痛苦,她的词作具有了一般女性词人少有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