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64 条
-
解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
作者:
杨丽璇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以爱情作为创作蓝本。在他的37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128位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析,深入剖析作品,并解读作品在其时代中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剧本的理解,解读莎士比亚对于爱情的理解。
-
《非洲农场故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栗晓云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德尔
女权主义
《非洲农场故事》
新女性
-
描述:
杜(Waldo)和埃姆(Em)的成长故事,形象的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殖民地南非草原的社会生活画面。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三位女性形象做出解读。
-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麦卡洛的女性观解读
-
作者:
王晶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荆棘鸟
女性形象
-
描述:
考琳·麦卡洛通过不同女性的情感经历书写塑造了三个勇于追求自己生活的女性形象,从侧面反映出了19世纪以来女性自我意识萌芽的情景,但是在书写3位女性自我意识萌芽的过程中,麦卡诺虽然表达出了女性渴望主宰自身命运的主旨,但是同时也流露出对男性权威的认同。本文将简述《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麦卡洛的女性观。
-
电影《万物生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康欣荣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物生长
李玉
女性主义
-
描述:
电影《万物生长》是2015年女性导演李玉带来的"虎狼制作",这是李玉首部站在男性视角拍摄的电影,片中涉及的女性角色柳青、白露、小满等仍不可避免地延续了她以往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片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
-
解读勃朗宁两首戏剧独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袁培莉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勃朗宁
戏剧独白
-
描述:
戏剧独白诗是英美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是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的诗歌体裁。在《我已故的公爵夫人》和《波菲利亚的情人》中,都有一位女性人物
-
以阳正阴,阴阳和合——《太平洋报》女性广告视野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赵威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洋报》
女性广告
女性形象
-
描述:
者、女学创办者的男性视角,从女性广告视野下探讨民国初期女性的社会形象,以期窥知当时女性之教育状况和社会地位。
-
天使、魔鬼与夏娃:从二元对立角度解析《觉醒》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永丽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元对立
魔鬼
天使
夏娃
-
描述: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被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位女性人物,她们分别代表着父权制文学作品中的天使、魔鬼和夏娃。该文试图应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对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进行解析,从而探索作者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
试论《春琴抄》中的春琴像
-
作者:
成晓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望
内在美
爱情
春琴像
-
描述:
集唯美主义与恶魔主义于一身的谷崎润一郎,1933年发表了《春琴抄》,作为谷崎润一郎文学的最高成就,此部作品至今仍备受关注。作品中的主人公,春琴和佐助,也是备受瞩目的存在。本文主要着眼于春琴的内在美,对在黑暗生活中寻求希望、持守爱情的春琴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黑人女性主体的追寻
-
作者:
卿丽园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爱丽丝·沃克
黑人女性主体
-
描述: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爱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她深邃的思想。本文从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三位女性形象,探讨黑人女性主体从缺失、意识的觉醒最后至主体建构的艰辛过程,以及爱丽丝·沃克对身处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同胞的人文关怀。
-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
作者:
胡振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生态女性主义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两性
-
描述:
迟子建的作品一贯富有浓厚的自然情怀,始终彰显着她一直坚守的生态信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书写了一代民族的苍凉史诗。本文通过对小说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