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地方政府治理下城区妇联组织的变革与创新——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的研究
-
作者:
卢芸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组织变革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
地方政府治理
妇联组织
管理体制
-
描述: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开始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转制和文化转向,使妇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这包括党的领导方式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组织约束机制和资源获取方式的变化,各类民间妇女组织大量涌现所引发的竞争合作格局的改变,妇女群体利益、需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组织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与日益增长的变革愿望。毫无疑问,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妇联组织的发展息息相...
-
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
-
作者:
杨凤
来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
问题
中国
研究
现代
-
描述: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性别制度并没有终结,仍然是束缚女性发展的重要障碍,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向男性归同的局限。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发展实质存在“人”的发展与“女”的发展的双重诉求,这种诉求与性别制度的冲突从女性的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女性形象……
-
从革命的“尤物”到革命的女神——以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塑造为例
-
作者:
郑坚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身体
时代女性
-
描述:
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是一群“时代”与“女身”的合体。它体现了新的身体观感和身体的认知模式,并被结合进关于现代性和时代精神的宏大叙述,从而初步实现了对于新女性“历史意义”的想象和对于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的参与。
-
锡伯族散文类口头传统中女性形象类型探析
-
作者:
赵琴琴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锡伯族
口头传统
女性形象
类型
-
描述:
本文拟从民俗学视角解析锡伯族散文类口头传统中的女性形象类型,按其体现的深刻文化内涵,分为女祖形象、善良女性、智慧女性、受难女性、蟒古斯(女妖)等形象类型,这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锡伯族民间的妇女观,以及生活中的锡伯族女性原型。
-
WOMAN,何去何从——记美国小剧场话剧《海蒂编年史》
-
作者:
木叶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婚姻状况
史学家
编年史
女性形象
剧作家
突破性
小剧场话剧
-
描述:
“海蒂,性别:女:生日:1998年;籍贯:美国:职业:艺术史学家;婚姻状况:一生未婚。”美国剧作家温迪·瓦瑟斯坦以风趣幽默的笔触,创造了美国戏剧史上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
-
《图雅的婚事》:回归现实的另一种可能
-
作者:
沈小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归现实
民族特色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西方获得大奖的影片《图雅的婚事》关注中国的现实状况,不刻意营造民族特色,对图雅作为一名女性进行人性化的表达,从而使这个形象获得了现实的意义,也为中国电影回归现实提供了一种可能。
-
三个影视文本与一种东方情结
-
作者:
赵轩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他者
文化想象
-
描述: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集中分析了三部西方电影中的东方形象尤其是东方女性形象,在异质文化对话的语境中探究西方对于东方的文化想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
-
三个影视文本与一种东方情结——电影《艺伎回忆录》、《面纱》及《通天塔》之比较文学形象学阐释
-
作者:
赵轩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他者
文化想象
-
描述: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集中分析了三部西方电影中的东方形象尤其是东方女性形象,在异质文化对话的语境中探究西方对于东方的文化想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
-
《萤窗异草》:《聊斋》余澜中的波峰―探析《萤窗异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
作者:
李杰玲
李寅生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萤窗异草
思想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萤窗异草》被称为“《聊斋》剩稿”,在众多模仿《聊斋》之作中较得《聊斋》神韵,是《聊斋》余澜中的波峰。它在艺术上有不少闪光点,书中营造了大量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独具匠心。在思想上也有可取之处。
-
《萤窗异草》:《聊斋》余澜中的波峰
-
作者:
李杰玲
李寅生
来源:
浦松龄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萤窗异草
思想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萤窗异草》被称为“《聊斋》剩稿”,在众多模仿《聊斋》之作中较得《聊斋》神韵,是《聊斋》余澜中的波峰。它在艺术上有不少闪光点,书中营造了大量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独具匠心。在思想上也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