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谢道韫研究
作者: 王萌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氏家族   咏絮才   林下风气   谢道韫   女性文学  
描述: 谢道韫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清谈家,“咏絮”佳话、“步障解围”等典故流传甚广,使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才女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屡屡为历代诗词文赋所歌咏。相比后世的贤声美誉,史书中对其生平事迹着墨并不多,但通过爬梳她一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考证其交游情况,我们仍能对她的生平系年得出一个大概推断。谢道韫家世显赫,生于“王谢风流满《晋书》”的东晋陈郡谢氏家族,“风流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江州刺史王凝之的妻子,名士王献之、王徽之的家嫂,可谓生于诗书富贵之家、长于礼乐簪缨之族。而谢道
渴求·解构·追寻——论徐小斌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书写
作者: 杜董洋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女性作家   母亲原型   徐小斌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渐成气候并形成强大的气场,女性文学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繁荣景观。女作家话语的表达离不开母性主题,这一时期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开始了对母性话题的重新思考与书写。徐小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员,她塑造了玄溟、若木、吴苗等一批性格丰满的恶母形象,同时,她又未完全对母亲绝望,在批判现实母亲的同时,塑造了一些善良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爱的渴求。本文即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母亲”这一角度切入,对徐小斌小说中母亲形象的生成与书写做一次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解读。论文首先对徐小斌小说创作的既有研究
冈本加乃子文学世界中的“生命”
作者: 庄恒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冈本加乃子   女性  
描述: 之一。冈本加乃子(1889-1939),小说家、歌人。1889年3月1日出生在东京,本名为加乃子。迹见女子学校毕业后在《明星》和《昴》杂志任编辑。1910年,与冈本一平结婚后加入女性文学杂志《青踏
追寻生存之道
作者: 李晓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家族历史   人性回归   生存之道  
描述: 黑人女性文学,作为女权主义运动和黑人解放运动的产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美国兴起。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她们特色鲜明,斐声文坛。其中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中倍受瞩目的女作家和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文学界曾把她和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以及托玛斯·哈代等一些知名的白人作家相提并论。通过小说文本,莫里森再现了黑人历史,展现了美国黑人文化的精髓。《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变幻,是其已创作的小说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自
美华文化夹缝中的身份寻求
作者: 何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身份   谭恩美  
描述: 人生在世,总要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因而,寻求身份便成为当代文学热衷的一个主题。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美国华裔妇女如何探寻她们的性别身份、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自然成为美国华裔女作家关注的对象。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者眼中,美国华裔作为少数族裔和有色人种是低劣、野蛮和愚蠢的,华裔沦为被表述和叙述的群体。华裔妇女更是被客体化、概念化,其身份也被主流文化所控制和操纵。面对残酷的现实,华裔妇女没有选择逃避和沉默,而是用笔作武器大胆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颠覆刻板形象,讨回应有权利,建构新的身份。从“美国华裔文学的
追寻生存之道—论《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历程
作者: 李晓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家族历史   人性回归   生存之道  
描述: 黑人女性文学,作为女权主义运动和黑人解放运动的产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美国兴起。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她们特色鲜明,斐声文坛。其中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中倍受瞩目的女作家和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文学界曾把她和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以及托玛斯•哈代等一些知名的白人作家相提并论。通过小说文本,莫里森再现了黑人历史,展现了美国黑人文化的精髓。《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性别变形:从自我解构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中的畸形人
作者: 赵若曦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雌雄同体人   他性   女畸人   《新夏娃的激情》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二十世纪最具才华和创造力的作家之一,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卡特共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并撰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卡特小说的主题经历了多层嬗变:从静态式哥特现实主义到复调“流浪者”式的魔幻现实主义,从受制于夫权到对母权的赞扬。正如评论家帕默所说,卡特的笔下的女性经历的从受虐者到自我实现的女性主义者的转变。卡特文艺创作中最具转折意义的作品—《新夏娃的激情》正属于后者。在该小说中,卡特试图颠覆夫权制中二元对立的关系,并以“后现代雌雄同体”—变性人艾弗林/夏娃,来阐述“怪诞女性”的相异性
山田詠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以恋爱·性爱小说为中心
作者: 张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恋爱性爱小说   后现代主义   恋爱家庭观   女性主义  
描述: 1985年,山田詠美(1959-)因其处女作《床上的眼睛》获第22届文艺奖而跻身文坛,现已成为日本现代文坛上最受青睐的女作家之一,迄今已出版小说100余部,随笔、对谈集等40余部。1987年到2005年间,先后凭借《只有恋人听得到的灵魂乐》、《风葬的教室》、《垃圾》、《野兽逻辑》、《A2Z》、《风味绝佳》等作品摘得第97届直木奖、第17届平林泰子文学奖、第30届女流文学奖、第24届泉镜花文学奖、第52届读卖文学奖、第41届谷崎润一郎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学创作以及评论界。加之,本人行事风格大胆
“与死者协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浅论
作者: 王博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与死者协商”   内心分裂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是当代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批评家。迄今为止,她一共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15部诗集、6部短篇小说集、3部文学评论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其文学创作成就得到了西方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在中国也倍受关注。在创作过程中,玛格丽特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诸如戏仿,还原神话,多重叙述等等,塑造了一系列的丰满而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杂糅了女权主义、生态美学思想、神话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女性文学创作和加拿大文学中占领了一个重镇。本文力图通
“妈祖”形象和名称演变的历史研究
作者: 苏亚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妃   妈祖   演变   妈祖信仰   天上圣母  
描述: 妈祖,从一位民间神灵演变成官方神灵。这与历代皇帝的褒封有密切关系,这些褒封一方面是对妈祖功德的加封,另一方面是对妈祖形象和身份的塑造。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钦宗首次赐予湄洲“灵庙”庙额“顺
< 1 2 3 ... 16 17 18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