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她们离天堂究竟有多远——浅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对“自我”的追寻
-
作者:
梁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自我
种族歧视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
描述:
她们离天堂究竟有多远——浅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对“自我”的追寻
-
关锦鹏电影现象研究
-
作者:
蒋乃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港本土意识
关锦鹏
古典美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关锦鹏是香港电影界擅长于描写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导演”。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从时空观念和女性心理个性体验切入,将易变的人情与炎凉的世态通过性别和角色的倒错与反串,把女性心理和情感的延伸曲折地表现出来。他的女性电影既呼应了当时世界电影理论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兴起,也充分体现了导演自身的性格和成长历程。
本文通过对关锦鹏和以往导演在对男、女性角色进行塑造时的不同,着重探讨关锦鹏电影的两个方面:一是分别从处理题材上以私人视角切入、观影模式上借助对传统电影语言的打破达到的女性从“被看”—“观看”的转
-
On Female Identity in Wndy Wasserstein's Plays
-
作者:
王蕾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森斯威格姐妹》
《一个美国女儿》
《海蒂编年史》
女性身份
温迪·华瑟斯汀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学者朱迪斯·基根·加德纳认为,女性身份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同男性一样,必须经历不同的阶段才能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进而建立自我身份。在所有的阶段中,社会角色、群体认同以及身份危机在女性身份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温迪·华瑟斯汀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性剧作家之一,被誉为揭示女性身份危机的代言人。华瑟斯汀笔下的女主角们经受了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考验,走过了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同阶段。本论文将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华瑟斯汀三部戏剧中女性遭遇的身份问题进行系统地讨论。论文首先具体阐明论文
-
关于濑户内晴美的《花芯》
-
作者:
嵇蕾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花心”现象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濑户内晴美
-
描述:
众所周知,日本女性文学史上,昭和文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兼具作家和僧尼双重身份的瀬户内晴美无疑为昭和女性文学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瀬户内晴美的作品取材广泛,尤其擅长情感类题材的写作,创作风格独特,人物性格饱满鲜明,且具批判传统世俗的眼光。她塑造了一批站在时代前端的女性形象,她的多部作品以女性爱情和痛苦为主题,用女性的视角看人性,为女性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所有作品中,最具争议的无疑是创作于1957年的《花芯》,《花芯》自发表之日起,即遭到以平野谦等评论家为代表的苛刻的批评。笔者认为,通
-
欲望的殉道者:运用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解读《觉醒》
-
作者:
邓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康
欲望
《觉醒》
肖班
凯特•
-
描述:
本文运用雅克•拉康关于主体建构的理论探讨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心路历程。作为女性文学的先驱,凯特•肖班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善于刻画女性角色的心理发展过程。在小说《觉醒》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仅肯定自己的身体欲望,同时也努力挣脱男权社会下被制度化的女性角色,去寻求自我意识和精神释放的新女性。通过对主人公爱德娜自我意识觉醒的描写,小说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试图摆脱男性的控制特权,实现女性自身存在的崎岖历程。 拉康认为,主体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想象界,象征
-
顺从的人 倔强的心
-
作者:
周文娜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奥斯丁
陈端生
-
描述:
奥斯丁与陈端生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主体存在,开始在女性受奴役、被异化、遭排斥的男权社会里发出反抗之音。在她们的作品里,女性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性别符号,也不再是一个携带种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而是一个具有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她们具有了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思考,拥有了把握自我、实现理想的需要与追求。奥斯丁与陈端生在自我思索的基础上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失语状态下的女性推上了前台,从女性角度来展开故事叙述,张扬了女性意识。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陈端生其人其文,力图彰显她们
-
“言说”沉默
-
作者:
李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
描述:
谭恩美(1952-)毋庸质疑是华裔美国女作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作品以其对女性形象和女性关系的细腻描绘打动了无数读者。除了对母女关系的出彩描述,谭恩美对族裔经验和文化互动的感悟也是独到的。谭恩美尝试从心理和文化角度来解读失声,而这种解读在作品中表现为她对沉默现象的关注,对沉默主题的阐释和对该主题从历史、社会、文化原因的揭示。小说《接骨师之女》因展现了较多的自传元素而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沉默主题不再潜伏于母女关系主题背后,而是成为小说发展的另一条脉络,清晰可循。目前评论界,尤其国内
-
走出冲突
-
作者:
吴龙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冲突
女权主义
女性学
波特
女性文学
-
描述: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涉及到女性问题。除此以外,波特也非常热心于社会活动。尽管她坚决否认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她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本文集试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她的生活和创作两方面来探讨她的女权主义思想。首先,文集介绍了波特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说明女权主义对她的影响。在作品米兰达系列中,波特通过主人公的成长阐述了社会性别的形成。在探讨两性关系时,波特提出冲突和差异的观点,这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由于波特
-
沈善宝研究
-
作者:
任秀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自觉
沈善宝
《名媛诗话》
女性意识
《鸿雪楼诗草》
-
描述:
沈善宝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女诗人、词人、诗论家。她一生交游广泛,著述颇丰,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梳理其生平、探析其思想性格及形成原因,考察其文学创作活动,把握其文学造诣。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生平思想考述。从她少年时期的经历探析其超越于时代的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通过观察其与女性闺友的交游情况考察当时的女性文学活动。重点研究秋红吟诗社,尝试更为准确地阐释其意义。透析《名媛诗话》,阐述其文学自觉态度及针对女性诗歌创作的诗学思想。第二章沈善宝的诗歌创作研究。对其诗集《鸿雪楼诗选初集》中的作品
-
男性主体重塑
-
作者:
林华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重塑
寻找男子汉
性别视角
知识分子
女性主义
-
描述:
目前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考察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研究、热情关注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并对其加以富于当代性和时代的把握和学科基础理论的探索上。女性文学研究中往往忽视了男性创作的文本的研究,即或有也止于简单地批判其中的男性霸权。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女性曾被国家政权合并到统治策略中。(文革后)他们(作家主体及其塑造的男性形象)表露出对男性软弱的严重焦虑和重获男性中心的强烈渴望。他们按照“镜中之像”或是塑造出坚忍不拔、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形象,或是把眼光转向祖辈,让祖辈男性重新欲望化,或是在
<
1
2
3
...
16
17
18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