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丁玲笔下的男性世界
作者: 苏桂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观   丁玲   叛女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涉足丁玲的创作,你会发现以塑造叛形象见长并以此蜚声文坛的丁玲,对男性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间断.她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是以其当时的男性观作后盾的.笔者对其作品的研究范围从她初登文坛截止到创作《太阳照到
从文化角度研究《紫色》
作者: 刘爱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坚守   《紫色》   抵制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黑人女性文学兴起并逐步走向繁荣。一大批美国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以不同方式表现黑人优秀文化传统,倡导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推进美国黑人女性解放,成为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只生力军。艾丽丝·沃克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她认识到惟有传承黑人民族文化,才能提高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才能在势头强劲的白人主流文化中立于不败之地。她的这一思想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生动体现出作者对黑人文化传统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本论文从文化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详细论述沃克的黑人文化传统情结,发掘
电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研究
作者: 程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女性形象   电视剧   女性主义   形象建构  
描述: 武则天的历史女性形象再次在荧屏中掀起收视热潮,进入到人们的娱乐文化视野中,是在2014年年底伴随着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开播而产生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临朝称制的女皇帝,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不断的被不同时期的导演和编剧搬上电视舞台,其女性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不断嬗变和被重新建构。电视剧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至今方兴未艾。随着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逐渐过渡到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电视剧成为了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和
救赎的力量:乌利茨卡娅塑造的“索涅奇卡”形象
作者: 韩悦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力量   柳·乌利茨卡娅   “索涅奇卡”形象  
描述: 本文旨在分析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索涅奇卡》中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生于1943年)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电影剧作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柳·乌利茨卡娅开始涉足中、长篇小说创作,《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您忠实的舒里克》和《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等作品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声望。其中,中篇小说《索涅奇卡》使作家一举成名,真正跻身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创作名家之列。作为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引起了评论家和当代文学研究者
爱伦·凯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 张霞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自由教育   未来学校   爱伦·凯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风靡欧美各国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教育思潮的理论依据,来自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这种思潮反对传统的形式主义教育,强调自由的原则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得到体现,儿童的兴趣应该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提倡儿童的自由发展,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积极性、创造性。爱伦·凯的教育思想在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年)是瑞典杰出的女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她一生主要从事写作、教学和社会宣传活动,其中心内容是妇女解放
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 赵秀琴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人,一生中写过多部小说与诗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又是一位卓越的诗人。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哈代的文学成就在十九世纪,除了狄更斯外,无人可与之媲美。哈代擅长于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他小说中的众多女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性格独立刚强,但同时又具有悲剧韵味。《苔丝》,哈代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位乡下女孩先后被一个男人诱奸、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 哈代创作《苔丝》的时代正好是英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而复杂的转变的最后几年。随着工业和现代文
二战后好莱坞歌舞片的性别审视
作者: 李恬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歌舞片   好莱坞   女性主义  
描述: 自1927年好莱坞第一部歌舞片《爵士歌王》诞生至今,歌舞片已走过了近90个年头。在这期间,好莱坞产生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影片,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制作模式、创新的舞台效果和日益多元的叙事主题。二战后,伴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涌现,美国社会发生着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好莱坞歌舞片也走过七八十年代的低潮,在世纪之交重新焕发生机。它的题材大大拓展,思想价值、艺术表达比二战前更具现实意义。其中,在电影主题、角色形象和艺术表达等方面,好莱坞歌舞片发生了尤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契合了二战后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更体现了二战后美国
白先勇、苏童小说比较论
作者: 张昭清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苏童   白先勇   小说  
描述: 在中国文学历史中,家族叙事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对没落家族回望的过程中,白先勇和苏童都用小说创作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两者对没落家族的关注、对女性的观照和对色彩的迷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基于小说文本分析,探究两者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精神内涵的文章却并不多见。本文在对白先勇和苏童小说文本研读的基础上,从小说的家族主题、女性形象、色彩意象和艺术手法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他们在重构家族、关注个人发展的探索之路上的重合与分歧进行了比较,并试图分析两者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中所做的继承和发展。本论文除绪论
《左传》鲁人形象研究
作者: 王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女   《左传》   孔子   鲁君   鲁卿  
描述: 前贤研究《左传》人物,多局限在郑庄公、春秋五霸和少数女性等人身上,对鲁国的国君、卿大夫形象鲜有涉及,鲁国的女性形象更是从未有人关注。人是文化最细微的载体,鲁人共同的思想情感积淀为一个个的文化符号,深入到后人的血脉中,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对《左传》的爬罗剔抉,深入探究《左传》中鲁人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还原他们鲜活生动的形象,并期望能将鲁文化的研究推向细化和深化。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左传》中的鲁国内政和外交。鲁国的内政经历了公室日削、大夫日渐强盛并专权的过程。鲁国国君暗弱,缺乏卓厉奋发的英主
德拉布尔小说中的自我指涉现象
作者: 王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桦尺蛾》   《夏日鸟笼》   德拉布尔   自我指涉   《磨砺》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今英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当后现代主义盛行之际,玛格丽特却因其现实主义小说而独树一帜。曾经在一次访问中,她说道:“我宁可尾随一个伟大的传统,也不愿站在一个新潮流的前头”(张中载,1997: 208)。直到现在,德拉布尔已经发表了十七部小说,十篇短篇故事,四个剧本,六本评论集,五部编著以及文章若干,在学术界享受相当的声望。作者在读过德拉布尔的小说之后发现,大多数德拉布尔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尤其是那些知识女性,都有高学历并且有着不错的工作。在这些主人公当中,年龄跨度从刚毕业的青年到已
< 1 2 3 ... 14 15 16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