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夏绿蒂·卢卡斯的对比研究
-
作者:
杜业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奥斯丁
伊丽莎白·班纳特
夏绿蒂·卢卡斯
女性主义
对比研究
-
描述: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她天性活泼、聪慧、理智、敏于思考、有洞察力和判断力, 更具有一种无畏的反抗精神。她是简·奥斯丁十分喜爱的人物。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人物,夏绿蒂
-
威拉·凯瑟《阿,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
作者:
韩冬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拓荒者
亚历山德拉
《啊
威拉·凯瑟
安东尼亚
《我的安东尼亚》
-
描述:
威拉·凯瑟(1873-1947)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一生笔耕不辍,共计发表了十二部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诸多散文和诗歌等,但为她带来卓越声誉的则是长篇小说“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Nebraska Novels),其中《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是最著名的代表作,着力描摹了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边疆生活。凯瑟的作品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并受到批评家们的持续关注,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探讨了其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民族融合、人与自然、女性,乃至凯
-
生态神学视野下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自然与女性研究
-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自然
生态神学
短篇小说
女性
-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以其“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荣膺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讲故事的大师,福克纳不仅在其长篇小说中展现出了杰出的创造力,而且在其短篇小说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造诣。他所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一直以来受到世界文坛的极大关注。正如在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中,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问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长篇小说关系密切的短篇小说也与这两个问题分不开。本篇论文旨在以生态神学的视角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自然
-
从《时尚·COSMO》论女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建构
-
作者:
吴凌云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业期刊
女性形象
效益分析
女性时尚杂志
-
描述:
从《时尚·COSMO》论女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建构
-
从《时尚•COSMO》论女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建构
-
作者:
吴凌云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时尚?COSMO》
女性时尚杂志
-
描述:
从《时尚•COSMO》论女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建构
-
从女性形象角色定位看中国妇女解放历程
-
作者:
朱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角色定位
历程
-
描述:
从女性形象角色定位看中国妇女解放历程
-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吴秀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当代城市与城市女性的影像纪录者—宁瀛电影研究
-
作者:
黄丽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瀛
深度纪实
转型期
-
描述:
宁瀛具有独立的创作精神,她出生于1956年,并于1990年开始独立拍片。她坚持深度纪实的创作理念,且其影片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不断进行实验性的探索是她的态度。从早期“北京三部曲”的客观记录风格,到《无穷动》后现代风格的初露端倪,再到《A面B面》中的黑色幽默,无一不看出宁瀛在电影创作方面的激情以及真实表达自己的坚定。从电影的主题来看,基于对转型期间城市空间和社会问题的探索之上,人的生存状态是宁瀛一直关注和表现的客体。本文第一章以宁瀛作品的创作时间为纵线,将她镜头中的城市变化作为切入点,探索城市变化背后的秘密—
-
辛克莱•刘易斯笔下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熊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维格斯》
辛克莱?刘易斯
《职业》
《大街》
新女性
-
描述:
辛克莱•刘易斯笔下的新女性形象
-
从文化冲突到女性书写:郑晓龙电视剧研究
-
作者:
李万岭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女性书写
郑晓龙电视剧
社会价值
-
描述:
中国著名电视剧导演郑晓龙,在近20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一批强烈关注现实和充满深沉人文关怀的电视剧作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被人们誉为“国民导演”。但就目前而言,学界对郑晓龙电视剧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对其作品个案的评论,少有对郑晓龙电视剧的系统研究,即使有对郑晓龙导演的几部电视剧进行整体研究,也大多局限在其制片策略与市场研究等较浅显的层面上,并没有对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的整体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较为深刻、系统的解读。更有甚者,常常将郑晓龙策划的电视剧和他导演的电视剧放在一起讨论,其界定边缘不清,讨论
<
1
2
3
...
14
15
16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