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94 条
-
广东本土叙述的苏醒——几部近作的阅读札记
-
作者:
江冰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情节
地域文学
地域文化
标志意义
吴学
《三家巷》
香飘四季
秦牧
《花城》
陈残云
-
描述:
我一向以为,广东文学在近三十年以来,对于本土文化的表达相当薄弱,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中有一度领先全国的"都市表达",但就广泛意义的地域文化表达上,无法跟上欧阳山《三家巷》、陈残云《香飘四季》和秦牧《花城》等文学前辈的步伐,与"北上广"的经济地位落差极大,长期在全国地域文学表达方面处于弱势。就此意义上说,张欣、吴君、吴学军的几部近作,既是一次地域文化的成功表达,也是广东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我将三位作家的努力视作具有标志意义的广东本土叙述意识的苏醒与坚持。
-
《职大学报》2016年编委工作会议纪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教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职工大学
墨学
编委工作
女性文学研究
会议纪要
大学报
副校长
-
描述:
(2016年7月24日通过)《职大学报》2016年编委工作会议由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承办,于2016年7月22日至24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编委和代表有(排名无先后):“墨学研究”专栏主持人
-
论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
-
作者:
张晓光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讽艺术
《傲慢与偏见》
思想感情
艺术效果
-
描述: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简·奥斯汀,她是英国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她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性,在每一个情节的描写过程中都具有极其高超的反讽艺术,同时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展示了对理想爱情观的憧憬。《傲慢与偏见》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艺术效果,不仅仅是要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对作品主题进行了深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傲慢与偏见》是反讽艺术作品中的一座里程碑。
-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
-
作者:
金赫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多媒体融合下的青年写作”、“新媒体环境下女性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全媒体时代文学价值的发现与阐释”……近一年来参加的文学研讨活动中,类似这样的主题明显地多起来。多媒体、全媒体或新媒体,我们在文学内部如此高频率地谈论和研究这些话题,其实反证和内含着一种急切与焦虑:面对新兴的文化生产传播方式、面对《琅玡榜》《花千骨》与《芈月传》、面对网络大神与粉丝文化、面对大众文艺的狂欢和喧嚣,我们这些所谓纯文学、精英文学的写作者和研究者,渐生一种深深的不安和无力感,所以更加急切地想要厘清和再次重申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文学
-
歌剧《屈原》唱段中婵娟唱段的研究
-
作者:
袁娜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婵娟
施光南
音乐分析
演唱处理
-
描述:
作者通过《屈原》这部歌剧歌颂了勇于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论文主要对婵娟的唱段进行研究,而婵娟的形象就是整部歌剧的主题形象,婵娟就是追求真理的美好的橘树的化身。在这部歌剧中,婵娟参与演唱的唱段有三首。通过这个唱段把这位追求真理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本文详细剖析了歌剧中婵娟参与演唱的三首唱段。本文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家介绍希望能够对演唱者了解这部歌剧提供些许参考。本文结合了三首唱段的音乐分析以及演唱处理等方面来展现了婵娟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希望可以对我们
-
探析玛莎·格雷姆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以《黑夜的旅程》等作品为例
-
作者:
陈音竹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玛莎·格雷姆
人性
生命观
精神分析
-
描述:
本文通过对“玛莎·格雷姆对动作技术的开发”“对戏剧性结构的追求”“对人性的探究”和“对生命的关怀”诸方面问题的阐述与论证,从“收缩——伸展”的技术本身入手,重点就技术中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剖析它们在作品中的体现,由此推论出形成浓厚的个人风格性动作特征的必然性;接着,论述格雷姆以全新的角度塑造女性形象,运用独特的编创手法进行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剧场舞蹈的表现形式。格雷姆的众多作品中体现着她对精神分析美学的追求和运用,借助希腊神话深厚的精神真理来实现她对人类心理空间的探秘和人性的深入探索。无论是在作品
-
承续与坚守:论钟理和的乡土小说
-
作者:
张利灵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书写
原乡观
文学地位
钟理和
-
描述:
钟理和是十分重要的台湾乡土作家,他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坚持乡土书写,游离于当时主流的“反共文学”的思潮之外,呈现出独特的创作倾向和审美追求。这种对台湾乡土的执着表现源于其对中国大陆原乡的幻灭。钟理和的《原乡人》及其在中国大陆时期的创作都充分展现了他原乡观的变化历程。回台后作者执着而坚韧地书写台湾人的各种困境及人性善恶,有作为寻求精神救赎存在的鲜明澄澈的女性形象、有在时代的暗涌下苦苦挣扎的悲苦农民群体、也有沉默悲哀的小知识分子,同时还倾心描塑了一群早熟、懂事的儿童群像。以此来表达钟理和对台湾乡土世界的认可和
-
语料库驱动的《尘埃落定》解读
-
作者:
翟立融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乡情结
语料库驱动方法
解读
《尘埃落定》
身体部位
傻子
-
描述: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于二零零零年获得第五届矛盾文学奖。自此以后,读者更加关注它了,学者也将其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驱动及文献回顾的方法,利用语料库的数据及证据,本文从以下四个维度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读:三位主要男性角色,女性角色,人体部位---脸和舌头,以及与家乡相关的词语。这四个角度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别: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其中包含了小说的主题分析,叙述视角的分析,以及作者的故乡情结分析。文章的结论归纳如下。第一,在小说《尘埃落定》,“我”作为叙述者、参与者、见证人以及评价者,四位一体、多重叠加揭
-
蒋晓云小说研究
-
作者:
张立娜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闺秀文学
蒋晓云
-
描述:
二代区别开来,试图做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底层普通老百姓的发言人,描绘民国离散图景,补足历史拼图。第二章和第三章,运用女
-
论严歌苓历史书写的多重视域
-
作者:
廖姝清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域外视域
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
日常化历史书写
女性视域
-
描述:
近年来严歌苓的创作颇受文学界的关注。她作品中历史题材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她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小人物的生活为视点书写故国历史,以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还原历史,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状的观察。本文主要是以严歌苓历史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视域、女性视域、域外视域三重视域对其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做深度的解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严歌苓系列历史小说,把握作家创作所持的历史观,及个人化的言说方式。绪论部分分析整理了严歌苓历史小说研究的现状,由此发现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具有的巨大言说空间,阐述论文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