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代异物化类小说评价
作者: 胡璟   邸小平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化   唐代小说   异物化女  
描述: 唐代异物化类小说彻底摆脱了以往此类小说辨妖妄的功利教化目的,还着重描写了人间男子与精怪化成的女子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小说在思想上开始对异类女子们表示认同、赞美,在艺术创作上又进一步把她们人化、性情化,并把握住她们的原形,赋予她们的自由个性,创作出既趋近于现实女性,又充满理想美的自由女性形象。
奥尼尔剧中的厌现象解读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厌女症"   尤金·奥尼尔   男权中心文化  
描述: 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作为一位剧作家毋庸置疑是伟大的,但他却患有严重的"厌症",这从他剧作中塑造的一系列扭曲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可以得到佐证.奥尼尔的"厌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环境
女性文学的先驱——《觉醒》
作者: 冯国苹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驱   社会意义   觉醒   女性文学  
描述: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最后一部力作,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冷遇。从此,这部小说及其作者就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遭人唾弃,直到几十年后的20世纪中叶,这部文学瑰宝才重现光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对后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权运动具有推动作用,是女性文学的先驱。第一,小说及其作者的沉浮;二,小说的进步意义;三,女性文学的现状。
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叙事
作者: 吴军英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女性   悲剧   凌叔华   新女性  
描述: 凌叔华是20世纪20、30年代一位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她的创作往往囿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大手笔的结构布局,然而她却通过家庭这个小小的窗口泄露出了中国女性尤其是中上层女性生存的真相,那是被许多男作家和女作家所合力谋杀和遮蔽了的,她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文学的前驱者。
论严歌苓的女性写作
作者: 李文杰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严歌苓作品   移民小说  
描述: 本文对严歌苓的女性写作进行了探讨。文章以严歌苓作品中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对其女性写作的方式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以严歌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为线索,分三部分展开了论述。文章特别将严歌苓的作品分类为本土题材的创作与移民题材的创作两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打破了既往将严歌苓的创作分为旅美前后两个时期的分类方法,并将严歌苓近期创作的作品纳入研究视野,考察上述两类题材中严歌苓女性写作的共性与新变化。
论我国妇女报中的女性媒介形象
作者: 赵京敏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报   媒介   女性形象  
描述: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两性除生物学意义外的差异均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它强调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由社会文化所规范,是可以改变的。故传播学者们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传播学领域,审视媒介内容,对媒介中描述性别形象的内容尤为关注。1995年后,我国传播学者日渐关注媒介与性别领域的研究。但目前对我国妇女报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少见。鉴于妇女报在女性读者中的强影响力,了解妇女报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与女性媒介形象研究有关的社会性别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媒介再现理论;接着采用量化分析法,对《
岡本かの子の女性観(冈本加野子的女性观)
作者: 刘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冈本加野子   寂寞   女权主义   生命力   佛教思想  
描述: 作为佛教研究者和作家,冈本加野子在日本文坛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冈本加野子深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她也研究东方佛教思想。所以,她的作品中体现出西方的现代思想与东方传统思想的碰撞,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都比较独特。这些女主人公既有独立、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有孤独和痛苦的一面。本文围绕其代表作《花儿是坚韧的》、《老妓抄》、《金鱼缭乱》,试探讨冈本加野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重性。从“打破传统的女性”、“女性美”、“生命力的坚强”三个方面分析了冈本加野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另外,介绍了冈本加野子作品中强调女性的独
解读司汤达笔下的女性
作者: 尚晖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母情结   激情   悲剧   女性  
描述: 司汤达作品《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尔夫人、玛蒂尔德小姐,《阿尔芒斯》中的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中的法尼娜.法尼尼等女性形象追求的"激情之爱",昭示了她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对时代的不自觉地超越和背叛,由此注定了其悲剧命运,其中渗透着司汤达深深的"恋母情结"。
浅议女子大学建设女性文学课程
作者: 李秀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课程   建设   女子高等教育  
描述: 女性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特点是特别关注课程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主张建构服务于女子高校教学目的课程。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对性别偏见合理性,也存在着对于女性文学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争论。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它对高校,尤其是女子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从《简·爱》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性意识
作者: 周慧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爱   女性文学  
描述: 《简·爱》从妇女地位问题这一独特角度,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这一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1 2 3 ... 13 14 15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