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36 条
-
发展中的高校系统妇女研究机构
-
作者:
孙晓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系
妇女问题
研究中心
女性研究
中国妇女
信息中心
研究机
妇女组织
妇女研究
女性学研究
-
描述:
现在、中国女性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领域.在众多的女性研究机构中,有一支高等院校系统的妇女研究队伍,由从事各种专业教学的教师组成.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发挥本专业特长,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运用最新的理论信息,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中国妇女研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高校系统妇女研究机构简况目前,我国高校系统的妇女研究机构主有以下几家: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10月.该中心以妇女文学、历史、法律、社会、教育、心理、人口环境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为主,兼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中心召开3
-
知识女性与专业艺术教育
-
作者:
林善玉
金锦宝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艺术教育
延边大学
科研意识
提高素质
女性研究
文化素质
发挥优势
知识女性
女教师
艺术专业教育
-
描述:
内容提要:知识女性在专业艺术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在其自身因素中也有不足。知识女性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树立起竞争意识、科研意识、提高素质的意识。
-
新疆妇女广泛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
-
作者:
徐霞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新疆妇女
-
描述:
该文认为1957年~1966年是新疆妇女广泛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也是新疆妇女运动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
-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
作者:
尹美英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近代
梁启超
妇女解放运动
戊戌时期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康有为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时期
-
描述:
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戊戌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主要集中于戒缠足、兴女学等方面,这也是近代妇女解放的起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爱国活动表明,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征程,是
-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的考察
-
作者:
尹美英
来源:
德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参政
生活史
妇女解放
参政运动
妇女参政
陈东原
中国妇女
妇女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
-
描述:
传统的中国妇女,除了王室以外,很少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她们谨守着“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的古老礼教。她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
-
女儿亦当强--关于女中学生自我定位倾向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
逯遥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生
家庭教育
自我定位
调查
统计数据
社会教育
女中学生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女青少年
-
描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我们细看这些"状元"时,就会发现男女比例"失调"。今天的这份调查,揭示了"失调"的一个原因——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受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中滞后因素影响,对女青少年自我定位
-
女性美的自然基础和社会标准
-
作者:
荣维毅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基础
女性美
自然选择
二律背反
传统女性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传统文化
男性
-
描述:
女性美的自然基础和社会标准荣维毅女性美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当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讨。本文希冀对女性美、女性形象问题作一个较为合理的、合乎社会发展潮流的界说。一女性美的二律背反90年代初,中国大陆曾刮过一阵选美风...
-
论茹志鹃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王德勋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单一
茹志鹃
女性形象
小说
复杂
-
描述:
“从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茹志鹃小说创作道路的精辟概括。这种风格的变化,也突出地表现在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前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单纯、善良、完美,有理想化倾向,反映的主题比较单一;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则显得复杂、丰富、真实,歌颂与鞭挞辩证地统一,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茹志鹃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的运用上,则体现了其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优势,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变态女性
-
作者:
肖南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作家
妇女
现代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传奇》中的变态女性或女性变态心理的分析,希望揭示促使这些变态女性走向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同时从创作主体这一角度分析了作者选取和挖掘变态女性题材的深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这些变态女性形象的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
-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昱
来源: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士人心态
封建等级制度
进步意义
魏晋风度
个性解放
宁稼雨
《世说新语》
女性形象
品评人物
-
描述: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陈昱《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记载从汉末到魏晋的士族阶层的生活场景的小说。其中尤以两晋时期的比重为大,这一时期正是从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完成、玄学在士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一点在《世说新语》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
1
2
3
...
13
14
15
...
62
63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