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7 条
-
新中国第一代开国部长
-
作者:
文辉抗
叶健君
来源:
天津律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活动家
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部长
女政治家
法庭
第一代
妇女运动史
新中国成立
30年代
-
描述:
史良.一个自称是死用功的学生.一个在妇女运动史上需要大写的人.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上世纪30年代,作为“七君子”中的唯一女性.她威震法庭。新中国成立后.她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用智慧和勇气写就了浩气长存的历史。[第一段]
-
新疆妇联举办“性别平等意识与决策主流”高层论坛
-
作者:
吕红平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新疆自治区
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男女平等”
高层论坛
社会主义
妇联
平等意识
决策层
和谐发展
-
描述:
2006年2月24日,由新疆自治区妇联主办,新疆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福特基金会新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项目组协办的“性别平等意识与决策主流”高层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此次论坛旨在纪念“三八
-
互联网时代催生“后闺阁文学*”
-
作者:
周磊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名
后闺阁文学
价值
特点
-
描述:
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文字来书写自身的生活遭际与点滴感受,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题材,具唯美风格和时尚化倾向的女性文学作品。由于其与主流话语存在一定距离,故长期以来未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对此类文学作品给以“后闺阁文学”的命名,并对其特点和价值的分析,有助于给当下这一鲜活的文学现象以合理的定位。
-
穿越时空的“私人化写作”——从苏青热到林白现象的文学反思
-
作者:
毛海莹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青
私人化写作
林白
女性
-
描述:
苏青和林白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作家,并且成名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然而笔者发现,就是这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私人化写作”倾向。文章试图以两位作家为基点,论述其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的“私人化写作”,从而揭示“私人化写作”这一独特的景观对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
底层的身体
-
作者:
何言宏
来源:
法制博览 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杂文
《底层的身体》
-
描述:
须一瓜的小说以《第三棵树是和平》对底层士性身体问题的揭示最为深刻。作品揭示出,在法律机构的眼里,社会底层的打工仔们的身体与生命到底具有怎样的价值。这个世界多有的力量——无论是暴虐的丈夫、无耻的嫖客,还是“庄严”的法律和麻木的乡民——都在对她实施着共同的暴虐。蔡翔曾经提出这样的“质询”:“同样是‘女性’,为什么‘下岗女工’很少甚至从来没有进入过‘经典’的‘女性文学’的书写范畴,为什么呢?所谓的‘身体写作’也将面临同样尖锐的质询:[第一段]
-
A Study of Sula's Searching for Selfhood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
作者:
曹霞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秀拉》
自我价值
托妮·莫里森
黑人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1993年,托妮·莫里森作为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般的语言,描写了美国黑人,尤其是受压迫的黑人女性的屈辱和压抑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作为个体独立存在价值的探索。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不仅描述了一些从未在其他美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黑人女性形象,而且散发着浓郁的黑人...
-
爱的理想、困惑与解答——论林真理子《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的文学主题
-
作者:
邢以丹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爱
女性小说
文学主题
-
描述:
《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是日本女性作家林真理子的文学代表之作。这两部短篇小说皆再现了一个“爱”的主题,即自一开始的“爱的理想”,到恋爱过程中的“爱的困惑”, 最终走出困境,找到“爱的解答”。通过这一主题的选择与建构,林真理子一方面打破了日本传统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深刻反映了现代女性追求自我、走向独立的精神轨迹。
-
从《水浒传》中的淫妇形象看施耐庵小说创作思想的矛盾性
-
作者:
余萍
来源:
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作为英雄传奇体小说典范的《水浒传》,施耐庵在塑造男性英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形象。若按施耐庵对她们的态度来分类,大体可将她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女性英雄人物,以孙二娘、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等为代表。对这一类女性,施耐庵持肯定的、赞赏的态度,认为她们豪爽、勇
-
从“野蛮女友”电视广告看女性形象的篡改与构建
-
作者:
李琦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野蛮
女友
电视广告
篡改
消费者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一、“野蛮女友”:电视广告中的她们为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易接受的符号,如婴儿(Baby)、动物(Beast)和美女(Beauty)等来进行商品“召唤”,而在以这三者为主体的广告构网中,对消费者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女。正因如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与阐释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深切呼唤。[第一段]
-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
作者:
曹亚梅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