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共产党宣言》解读马克思主义对妇女研究的理论贡献
作者: 王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   妇女运动  
描述: 马克思主义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理论为妇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它所提出的许多理论也被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借鉴并加以发展。《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所阐述的许多理论思想对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性别、组织和政党——对建党初期女党员群体的历史考察
作者: 周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党员   组织   中国共产党   性别  
描述: 建党初期的女党员们在革命实践中争取机会和发展空间,将五四运动中获得的性别平等理念付诸实践,致力于自身解放以及争取全部的妇女解放,成为实际推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妇女运动不断发展的主体。即使面对社会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以及党组织内部存在一定的性别分工,她们仍然努力挑战传统的性别规范,彰显了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妇女动员与乡村社会变革——兼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
作者: 王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乡村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妇女运动时并没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领导中国妇女走上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解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力第一次触及到了乡村社会,不仅改变了底层妇女的命运,也加速了乡村社会封建秩序的瓦解,同时也使广大妇女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积极力量。
20世纪上半叶的宋庆龄与女权主义
作者: 苏卫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革命   妇女解放   女权主义   宋庆龄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宋庆龄的妇女思想经历了从女权主义到三民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宋庆龄逐渐在革命实践中放弃了女权主义,转而将妇女解放问题纳入民族革命的一部分。宋庆龄的革命历程是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的一个缩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权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走向。在民族革命成为社会主流话语的近代中国,女权主义必然被介入民族主义,从而被边缘化,这同时也为妇女解放找到了可行的道路。
《新妇女》与“新妇女”―五四运动时期《新妇女》关于妇女问题的探析
作者: 刘人锋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运动   新妇女   妇女运动   婚姻自由  
描述: 《新妇女》是五四运动时期在《新青年》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下,在五四运动的直接推动下,于1920年11日在上海创刊。《新妇女》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提倡自由恋爱,提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提倡妇女运动应当与劳动运动相结合。
妇女、家庭与民族国家——以“妇女回家”论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范红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   妇女回家   民族国家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妇女运动伴随民族救亡运动而兴起,由此决定了中国妇女解放一开始就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中国妇女解放融入民族国家建构中,依赖民族国家的建构而实现,是民族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妇女又是建构民族国家不可或缺的力量。100多年来,关于"妇女回家"的问题始终争论不休,恰恰反映了妇女、妇女解放与民族国家建构间的复杂关系,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通过妇女与家庭的关系表现出来。
从行动者中心的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看公共政策的制定——以我国台湾地区《性别工作平等法》为例
作者: 魏开琼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动者中心的制度主义   《性别工作平等法》   公共政策制定  
描述: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会涉及多个行动者,采用行动者中心的制度主义框架来分析我国台湾地区《性别工作平等法》的制定过程,可以认为行动者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采取行动,不同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会建构出新的制度环境。本研究将与此法案有关的行动者分解为妇女组织、政府立法部门以及企业团体,呈现了各方行动者的博弈过程,并指出政策本身对权力与资源的分配程度有可能是影响政策是否通过的重要因素。
2005年以来中国妇女参政的进展与挑战
作者: 丁娟   李文   黄桂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   进展   挑战  
描述: 200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促进妇女参政的法规政策,并采取积极行动,推动全国人大女代表、各级女干部、村委会女委员和女村主任的比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中国妇女在政治参与领域的实践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推动妇女参政的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女干部正职少、比例低;女干部尤其基层妇女骨干的培训工作尚显薄弱;公民社会建设滞后,民间妇女组织发展面临诸多阻力;对培养选拔女干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城市社区妇女组织角色变迁之解读
作者: 马天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变迁   妇联   妇女组织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新型社区妇女组织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在城市社区工作对象、功能、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社区妇女组织在角色扮演上的异同。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其启示
作者: 韩廉   李斌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新民主革命时期   妇女运动   特点  
描述: 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妇女运动具有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民族、阶级解放为重点、以广大劳动妇女为主体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决定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成败的关键。同时,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妇女运动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也是极其深刻的。
< 1 2 3 ... 12 13 14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