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也谈“女性文学”[与吴黛英等同志商榷]
作者: 谭解文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男性文学   女性作家   妇女解放   男女作家   “女性文学”   女作家创作   小题材   作品   小人物  
描述: 在新时期文坛上,“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提出来已有几年了,但接受这一概念的人似乎不多,愿意将自己的作品纳入这一范畴的作家更是极其有限。虽然有几位同志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论证,但由于响应者寂寥,终不免显得有点寂寞。倘要探究个中原因,我想还得从这一概念本身来寻找。
也谈“女性文学”:与吴黛英等同志商榷
作者: 谭解文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男性文学   女性作家   妇女解放   男女作家   “女性文学”   女作家创作   小题材   作品   小人物  
描述: 在新时期文坛上,“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提出来已有几年了,但接受这一概念的人似乎不多,愿意将自己的作品纳入这一范畴的作家更是极其有限。虽然有几位同志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论证,但由于响应者寂寥,终不免显得有点寂寞。倘要探究个中原因,我想还得从这一概念本身来寻找。
论《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
作者: 张朋钊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三部曲   小资产阶级   舞阳   巴金   鲁迅   茅盾   个性解放   悲剧命运   时代女性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绵延伸展,幽曲尽致,色彩斑澜。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分别以他们所熟悉的题材和擅长描写的人物,在争奇斗艳的现代文坛上各领风骚。如果说鲁迅以他深沉、冷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巴金笔下是“五四”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青年一代的命运;老舍的艺术刻刀下是完整的市民社会,那么茅盾则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和城市的“时代女性”形象贡献于现代文学,为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增光添彩的。特别是在茅盾早期的创作中,“时代女性”形象独具丰姿,颇为引人注目。这组小资产阶级
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蔡畅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和实践
作者: 何鹄志   来源: 湘潮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良作风   蔡畅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中心任务   中国妇女解放   精神财富   国际妇女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   妇女工作  
描述: ,艰苦朴素,是当之无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缅怀革命先辈,学习蔡大姐,我们就要很好掌握蔡大姐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方面是她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则是她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是领导
上海屋檐下——从三位作家看“海派”女性文学的魅力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上海   王安忆   魅力   “海派”   作品   女性文学   屋檐   小说  
描述: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便感觉出她那独特的“风味”.她那种关注于女性命运的亲切和执著于日常小事的贴已,让人平生出一份生命的情趣.再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又疑惑许多评论者把张的作品标榜为早期的“正统海派文学”,是否恰是因了这份“亲切”和.“贴己”呢?这份疑惑终于被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解释了:“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流言·到底是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观点来写文,
浅谈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形成及完善过程
作者: 罗慧兰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相结合   中国妇女运动   资产阶级女权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劳动妇女   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  
描述: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三八纪念大会上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就不会有中国妇女的解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特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必由之路。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我国的妇女运动从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兴
美国当代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作者: 王政   来源: 世界历史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文化   美国政府   社会运动   美国妇女   妇女运动   知识界   美国社会   60年代   侵越战争   公民权利  
描述: 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激烈动荡、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从50年代末美国南方黑人争取公民权利的斗争开始,美国社会经历了由柏克莱大学发起的要求言论自由的学生运动,学生和知识界人士兴起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对美国政府侵越战争的运动等等。在社会运动风潮中,美国妇女异军突起,于60年代末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声势浩大
莫里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韩漱洁   来源: 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莫里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论《左传》的女性形象
作者: 夏光远   李素桢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试论《左传》的女性形象
巴基斯坦的妇女运动
作者:   ·哈森   张晓喻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快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巴基斯坦的妇女运动
< 1 2 3 ... 12 13 14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