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威廉斯的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渊源
作者: 蔡苗   来源: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中国传统文化   威廉斯诗歌   渊源  
描述: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意象主义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女性的,研究这个后现代主义诗人的诗歌,可以从研究其描写女性的诗歌入手,从而找出其与世界直接交流的现代艺术特征和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作者: 郑璞   来源: 文史博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张爱玲   男性形象   懦弱   自私  
描述: 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内心懦弱、自私、功利的男性形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神话”。
教育资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同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教育信息短平快在教育部2006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上,张庆国处长就关于在中国女子学院等高校增设“女性学”专业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并希望有意向的考生届时关注校方的招生简章。
似火朝霞烧长夜——重读巴金的《寒夜》
作者: 康鑫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曾树生   汪文宣   巴金   内心世界   新女性   家庭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巴老逝世不久,重读他的经典之作《寒夜》,当我的神经再一次被女主人公曾树生的生活、命运触动时,我惊喜地发现巴老是少有的一位真正尊重女性、关怀女性的作家,因此,我更因热爱女性的巴金而感动。对于《寒夜》女主人公曾树生的评价历来是存在分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她是自私的,动摇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二是认为她和汪文宣一样是遭黑暗社会迫害以致沉沦的小知识分子;三是认为她是害了别人的受害者。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过于片面。巴金曾对《寒夜》中的主要人物说过这样的话:“……主要人物,我会同情。但是我也批评了他们每一个人
广告性别歧视的是与非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广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性   歧视   北京现代   生力啤酒   电视广告   电子词典   课题组   沐浴露   女性形象   美感  
描述: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2005-2006)课题组通过调研,评选出2005年十大性别歧视/平等广告。课题组对评选的标准设定进行了详细说明,共分成6项指标:以女性作招徕、女性是性对象、正视或歪曲女性
玛丽‧卡迪娜和安妮‧艾诺的自传小说/创作言说
作者: 庄子秀   来源: 女学学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政治   疯癫身体化   女性叙述   卡迪娜   艾诺  
描述: 化所導致的異常經血或非法墮胎行徑爲題材,她們探究社會加諸女性的栓桔姣試圖尋求解脫。尤其是赤裸的女性敘述,在體與
夏娃的困惑与毁灭
作者: 张亚婷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托马斯·哈代   主要小说   女性形象   父权意识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阶段,而托马斯·哈代创造力最鼎盛的时期就处于维多利亚时期。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的命运表示出极大的关注。然而,在男性所创作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一种压抑的作者的欲望的投射。值得注意的是,哈代笔下的这些女性都在传统操守与进步思想之间徘徊,在生存与自我价值的现代追寻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在哈代的主要小说中,这形成了一个各个女性人物命运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拉辛悲剧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袁效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意识   拉辛   女性  
描述: 让·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他在戏剧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对女性心理进行了细腻分析。这使众多的评论家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他本人的性别意识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著作和文章不胜枚举,但对其女性形象的评价和对作家性别意识的把握,还有很多可商榷之处。相对来说,国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匮乏。基于此,本文对拉辛主要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作家的性别意识。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概述国内外研究拉辛女性形象和性别意识的现状
超越傲慢和偏见
作者: 辛淑兰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气质   傲慢与偏见   经济因素的影响   婚姻观  
描述: 18世纪的英国仍然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最好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作为一位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所有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出女性主义倾向和特点,玛格丽特·克尔克海姆把她划入启蒙女权主义者的行列。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颇具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伊丽莎白·贝那特。她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幸福婚姻。小说结尾,伊丽莎白和达西都超越了各自的傲慢和偏见而幸福地结了婚。通过以女性视角分析他们幸福结合的过程,作者希望借用奥斯汀的一些进步观点为现代
芭斯西芭的形象塑造
作者: 张晓娜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社会束缚   反传统   自然   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影响深远,文学界对于其中女性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19 世纪的妇女被定义为忠诚顺从,纯洁禁欲的,因此很多作家都把她们描绘成一心按照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生活的纯真天使;而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却多为独立自由并且有着性欲冲动的。这些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引发了批评家们对于哈代个人对于这些女性的态度的诸多评论。但是哈代的态度却不是那样显而易见。评论家大多把哈代对于芭斯西芭的态度等同于作品中奥克的态度。奥克以一个田园牧羊人的形象出现,看似作者描述
< 1 2 3 ... 126 127 128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