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剩”现象看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作者: 荆桂英   席洪强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自我意识   发展   女性  
描述: 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来的。本文以"剩"人群的出现为聚焦点,通过对女性教育、女性职业与就业、女性参与权力、婚姻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管窥
作者: 叶洪珍   田兆山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自我命运   女性意识   现代女性作家   小说作品  
描述: 现代女性作家以昂扬的主体观念和探索精神,关注女性的自我命运: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害,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审视女性自身的劣根性,歌颂童心、母爱。并关心广阔的外部世界:观照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政治。现代女性作家以其小说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浅析当前女性干部发展优势
作者: 卢晓明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忆能力   女性干部   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能力   获取知识   阅读能力   智力优势   记忆方式  
描述: 一、女性干部的自身优势 (一)智力优势 第一。从认知来看,女性的阅读能力较强。注意力集中,她们靠书本、课堂获取知识的能力较虽。第二。从记忆方式上看,女性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而且记忆力比较持久。第三,从思维方式上看,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语言表达流历。第四,从运用和消化知识的能力看。
论乔叟的妇女观
作者: 张炼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斯妇人   乔叟   妇女观   厌女   女性主义  
描述: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
日本理工的春天
作者: 刘欣   来源: 海外文摘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理工”是指理科专业的女学生,如今她们在日本职场备受欢迎。本文将颠覆大家对理工的固有印象。 理工备受瞩目 表现1 工作内定率高达90% 很久之前人们就开始说,日本进入了就职冰河期,大学生的内定
基层“战斗堡垒”中的书记们
作者: 暂无 来源: 军队党的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档案   党支部书记   官兵   创新理论   妇女运动   党员干部   基层建设   全面建设   实际工作   学习领会  
描述: 毛泽东指出,"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要"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在中外历史上,军队历来是男人们纵横驰骋的天地,然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尤其是在
“女性的发现”与女性精神的高扬:“五四”启蒙女性文学与新时期女性视角反思小说的关系
作者: 郭云婷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精神   反思小说   “女性的发现”   启蒙文学  
描述: 二十世纪的女性写作,出现过两次大的高潮:一次是五四运动时期,另一次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但不管是在“五四”启蒙文学、革命文学、抗战文学、工农兵文学的创作主题中,还是在新时期直至二十世纪末的创作中,“妇女解放”及女性意识这一命题始终为各个时期女性作家所共同关注。
“女性书写”的主体(性)悖论
作者: 刘岩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身份   他者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解放运动   女性创作   女性书写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文回顾"女性书写"的概念沿革以及该术语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译法对原有范畴所做的挪用。研究表明,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凸显,虽然为女性创作进行了话语模式和言说方式的理论化构建,促进了女性运用语言表达女性经验、女性欲望和女性诉求,但是,女性在父权文化所处的他者地位同有能力言说或书写的主体身份之间构成冲突,后现代语境中处于不断建构过程的主体身份,又由于其内部的阶级、种族、民族、地域的差异变得更为复杂而多元,加剧了女性书写的异质性内涵。
解读“女强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处境   "女强人"   特征   演变   性别平等  
描述: "女强人"通常是对事业有成的女性群体的称谓,这个称谓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本位立场上由男性话语赋予和建构的,在肯定和称赞女性作为的同时,加载了更多的负面象征意义,带有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偏见。男权话语下的"女强人",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打破了男权统治下赋予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被归为既非男性,又非传统女性的一类,使"女强人"群体在社会交往互动中面临或遭遇诸多尴尬处境,而导致这些处境的根本原因
政治博弈中的《广西妇女》
作者: 吕洁宇   来源: “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政治思想   《广西妇女》  
描述: 抗战爆发使国共两党从斗争走向合作,在全民抗争的洪流下,妇女运动也进入了繁盛阶段.《广西妇女》作为广西省的主要妇女刊物,对“团结抗战”口号的传播和妇女运动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早期较为宽松的审查制度中,《广西妇女》是一个较为自由的舆论平台,成为了宣传统一抗日的重要阵地.而皖南事变的发生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局势,民族矛盾又渐渐地被国内的党派纷争取代,《广西妇女》的抗日色彩渐渐淡去,妇女解放的重点转移到了反封建,而《广西妇女》由国共合作的文艺阵地转为了政治博弈的平台,最后《广西妇女》牺牲在了政治的高压控制之下.
< 1 2 3 ... 11 12 13 ... 255 256 2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