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35 条
-
从两次反通行证法看南非妇女运动
-
作者:
洪永红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种族主义
通行证法
种族主义政权
约翰内斯堡
妇女运动
妇女部
抵抗运动
国民大会
历史根源
民族解放运动
-
描述:
1913年和1958年南非妇女两次反通行证法斗争,是南非历史上两次规模最大的妇女抵抗运动,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作者在探讨南非妇女运动自身的特点后,指出:这两次妇女运动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妇女运动相比,不能称作“女权运动”。
-
影响妇女才智发挥的原因及对策
-
作者:
全志兰
来源:
河北水利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干部
原因及对策
男女不平等
才智发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合法权益
抓住机遇
培养选拔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
描述:
影响妇女才智发挥的原因及对策全志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从根本上消除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政策措施,又为妇女的真正解放和施展聪明才智创造了极为优越的社会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同一社会形态里生存的男女双...
-
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
-
作者:
王干
戴锦华
来源:
大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原则
新时期
王安忆
女作家写作
女性话语
中性原则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男人
-
描述:
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视点王: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的关系。在谈女性写作与个人化之前,我想按照我这个男性的目光把新时期的女性文学简单地梳理一下。戴:好。王:关于女性我没有专门写过文章,我倒是在和王蒙对话时谈过"女作家的
-
鲁迅婚恋小说的女性三部曲
-
作者:
万燕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恋小说
鲁迅小说
《祝福》
祥林嫂
妇女地位
妇女解放
《离婚》
《伤逝》
爱姑
女性
-
描述:
鲁迅婚恋小说的女性三部曲万燕妇女的婚姻、妇女的解放、妇女对自由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随着历史向前发展越来越被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一切有关妇女题材的文学作品,如今都被归入了“女性文学”的轨道。鲁迅的三篇婚恋题材的小说《祝福》、《离婚》、《伤逝》同收在《彷徨...
-
论明清弹词文化与吴地妇女
-
作者:
许周鹣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弹词文化
吴地妇女
女性自强意识
明清
-
描述:
明清弹词在吴地广泛传唱,吸引了广大妇女听众,激发了吴地妇女参与弹词创作和演唱的热情。吴地妇女在对弹词文化艺术的追求中,显现出女性的文学天赋和艺术表演才华,萌发出女性的自强意识,产生了对封建礼教的离异倾向。弹词文化的繁荣对吴地妇女思想观念的裂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论明清弹词文化与吴地妇女
-
作者:
许周鹣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弹词文化
吴地妇女
女性自强意识
明清
-
描述:
明清弹词在吴地广泛传唱,吸引了广大妇女听众,激发了吴地妇女参与弹词创作和演唱的热情。吴地妇女在对弹词文化艺术的追求中,显现出女性的文学天赋和艺术表演才华,萌发出女性的自强意识,产生了对封建礼教的离异倾向。弹词文化的繁荣对吴地妇女思想观念的裂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学术研讨会侧记
-
作者:
晨雨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视角
理想主义精神
女性视角
女性观
女性题材
郭沫若
文学史
女性形象
郭沫若研究
学术研讨会
-
描述:
“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学术研讨会侧记晨雨深秋时节的南国天高气爽,由厦门市文化局、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举办的"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学术研讨会于11月中旬在厦门市召开。郭沫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特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
作者:
张兵娟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视点
女性意识
王安忆
男女平等
女性写作
女性性心理
女性文学
性别角色
-
描述: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张兵娟(河南电视台)进人新时期以来,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也开始悄然萌生。尽管这种萌生完全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也正由于这种近于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变化对女性文学的制约及影响。本文力图通过以女性为主...
-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
作者:
朱立元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创作
妇女形象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
描述:
以研究妇女形象、创作和阅读为内容的女权主义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本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在努力挖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的同时,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体,更高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希望建立一
-
当今中国女性的取向
-
作者:
郭淑梅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六十年代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新中国
西方女权主义
家庭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妇女从封建社会束缚下逃脱出来还不到百年,其命运的变迁就已提供了说不尽的话题。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们高喊着"男女平等"和"妇女的独立首先是经济的独立"的口号,为女性走出家庭走上社会创造理论依据。新中国的成立又从法律上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权利,使中国女性成为西方女权主义者羡慕的偶像。六十年代
<
1
2
3
...
11
12
13
...
62
63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