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妇女运动抗日战争时期迹地位和特点(莫庆红,硕士论文,2000年4月)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略论妇女运动抗日战争时期迹地位和特点(莫庆红,硕士论文,2000年4月)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24-1955)
作者:
史立丽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女子实业
妇女储蓄
妇女运动
银行业
描述: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是近代上海唯一一家以"女子"命名的银行,它是近代妇女运动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该行从1924年创立一直到1955年公私合营结束.长期以来,该行秉持一种稳健的经营作风,从而得以在时局频繁变动中生存31年之久,堪称近代女性创办、经营实业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同时,它也见证了近代上海几十年的...
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之研究
作者:
沈中元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赖理论
政策游说
跨国主义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公民社会
第三部门
协力关系
非政府组织
多元主义
国家中心论
国际机制
描述:
本文主要目的即在于探究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非政府组织内部运作时产生的课题,非政府组织与外环境互动时,非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在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及对市场的关系中,产生的公私协力关系(Parternership),可能出现的影响与运作方式。
这样的讨论,一方面是藉由对非政府组织发展趋势的了解,来厘清全球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则是从非政府组织本身的角色出发,观察其作为第三部门(Third sector)跨领域甚至是跨国际的表现,所带给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
作者:
李谢莉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中国近现代
妇女报刊
描述: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女性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把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活动与女性觉醒以及民族解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察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对妇女报刊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绪论 对本文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做出了界定,并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以及该题目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1898—1919年是我国妇女报刊的兴起阶段。1898年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在
当代国际妇女和平运动:指导理论、组织形式与项目实践的考察
作者:
李宁豫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平理论
国际关系学
妇女运动
和平运动
女性主义
描述:
该文力图达到两个写作目的:其一、通过对丰富的实证材料的搜集和引证尽可能地展现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当代国际妇女和平运动的现状及其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其二、通过贴近现实的视角反视形而上的理论,让理论在现实中展现其生命力和解释力.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事?
唐群英女权思想研究
作者:
王世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群英
辛亥妇运史
女权思想与活动
描述: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唐群英则是领导这一潮流的中坚人物,其女权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与辛亥前后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紧密相连。本文根据唐群英女权思想发展脉络,分四个阶段对其男女平等思想、女子救国思想、女子参政思想、女子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以唐群英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为线索,着重探讨她的男女平等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第二部分阐述了唐群英的女子救国思想。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留学日本的唐群英不仅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并将其转化革命活动,产生
受苦人——骥村妇女对土地改革的一种情感体验
作者:
姚映然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受苦人
积极苦
消极苦
惯习
描述:
本文的写作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考察国家兴起过程中,通过以土改为核心和总目标的一系列权力的实践,在土地改革运动前后正在兴起中的国家力量如何对待妇女运动的问题。其二是我更加关注农村妇女在土地改革的革命风暴中如何体验革命、革命的意识形态和各种动员的。尤其是个体如何经历土改这样的运动,也包括这些经历在时间跨度下,在运动过程中如何被赋予意义的。在聆听他们的个人故事时,我发现他们把自己称作“受苦人”,作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集体心理感知,我把它当作一种情感。事实上,“受苦人”的提法在土改之前已经存在,但是此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研究
作者:
赵刚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领导
大革命
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
描述:
大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是由国共合作的建立、国民党的改组;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角逐等多层次、多方面历史所构成。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党在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政治领导是关键,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都是为政治领导服务的。其次,将党的领导的内涵同大革命的历史相结合,深入分析党在
黑人女性的自我寻找历程
作者:
樊敏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压迫
姐妹之谊
自我
个人历程
描述:
黑人妇女长期以来受到双重压迫:作为黑人她们遭遇种族歧视,作为妇女,她们又不得不在男权社会忍气吞声。伴随着美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黑人妇女运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逐渐壮大。黑人妇女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黑人女性意识体系。长期的政治斗争是广大黑人妇女作家创作的动力和思想的源泉。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正如芭芭拉·克里斯蒂安(Barbara Christian)在Black Feminist Criticism: Perspectives on Black Women Writers中指出:“贯穿美国黑
唐代女性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黄芸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拟男心态
女性意识
皇族女性
民间女性
唐代文学
女性
描述:
从唐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流程看,唐代女性对文学的贡献一方面表现为其文学创作活动本身就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还表现为那些既手握重权又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女性参政者,在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上为提高文人地位、提升诗歌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时代的文学洪流,对于唐代女性的自我形象塑造、自我意识亦产生了深刻影响,众多的女性以才女自期。唐代女性作家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自身才能与既定的文化模式之间的矛盾,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故其诗歌风貌、文化命运也因人而异。全面辩证地研究唐代女性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