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颜色象征
作者: 王鹤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颜色象征   象征主义  
描述: 本文以20世纪后半叶最为杰出的两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和《宠儿》,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作为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的代表,利用象征主义的文学手法解析颜色词的运用与文学思想的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
寻找女性主义的踪迹:分析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
作者: 李素芬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艺术家   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   欣赏对象   自画像  
描述: 对展览中相关艺术家和作品的分析,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阐述艺术家的自我身份认定,同时揭示女性形象作为欣赏对象在当代已不再具有蔑视意味,并通过研究个案艺术家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说明绘画中女性对男性的欣赏与男性对女性的欣赏相同。
对《理智与情感》中的新型女性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作者: 王欣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女性   情感   理智  
描述: 简·奥斯丁是女性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她的作品对女性在婚姻和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品中的女性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书中主人公玛丽安从开始关注经济的思考,到最后变成一个世俗而现实的女性,区别于传统文学史上凭借美貌和美德走向美满婚姻的老套的女性角色塑造,她是一个敢于向伪善的社会习俗挑战,敢于在现实中追求幸福与真正爱情,希望富裕但是不崇尚拜金的新女性形象。本文就其性格特征做了详尽的分析。
绝地反击:背负着苦难去攀登——沪剧《挑山女人》传递精神力量
作者: 万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莉   艺术传承   主创   社会影响   东方女性   挑山   绝地反击   时代女性   王美英   齐云山  
描述: 安徽皖南休宁县有一座齐云山,山脚山顶的攀援有3700多级石阶。齐云山唯一的挑山工汪美红能与男人们比肩颉颃,她每天扛起扁担攀援在这三千多级石阶间一挑就是十七年,简直匪夷所思!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威尼斯商人》中女主人公鲍西娅性格的双重解读
作者: 王成霞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女性思想   自我意识   资产阶级社会   女性人物形象   女权主义   巴萨尼   女性主义   鲍西娅   男权主义  
描述: 在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相对成功地塑造出鲍西娅这一性人物形象。这个被视为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化身的女性人物鲍西娅,是一位拥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看
欲望的悲剧——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视剧《青衣》
作者: 相雯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悲剧命运   女性  
描述: 在20世纪90年,女性在电视剧叙事的一个伟大的话语空间的愿望,视听语言使女性经验的秘密不再是禁忌的表达,处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女性人物不再是含蓄压抑的形象,在自我张扬、欲望满足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青衣女主人公是一位戏曲青衣演员筱燕秋,她事业发展坎坷颠簸,情感经历更是一唱三叹,宛如一出情节曲折的戏文。从剧团的青衣演员柳如云、李雪芬、筱燕秋和春来,四个女人迥然的命运,表现了新时代女性主义的转变。
女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策探析
作者: 许妍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女性   研究生  
描述: 针对女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性别观教育三个方面。与男性研究生相比,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差,并易表现出依赖、自卑以及嫉妒的心理特征。同时,在思想上,女性研究生追求精神满足,存在非功利化倾向;竞争意识较弱,追求安稳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矛盾。目前,影响女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问题主要为就业、恋爱婚姻与人际关系三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根据女性研究生的心理、情感与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切实解决女性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作者: 李源潮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建设   中国妇女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道路   坚强阵地   重要地位   妇联工作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发展   妇女儿童  
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我国国情、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我们要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出发,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依据。重点把握好8个方面。第一,坚持党对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是党对妇联的第一要求。……强调妇女工作、妇联工作在党的整个全局工作中有重要地位,不是抹杀妇联工作的独立作用,而是强调其在整个全局中的不可或缺性。
政治化与男性化:近代中国女权思想的两种倾向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西方   民族特色   女权思想  
描述: 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相比较,近代中国女权思想有着两个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政治化,即"女性解放"被视为实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工具和手段;二是男性化,即女权思想和运动是由一批先进男性思想家发起、策划和领导的,女性自身在其中充当了追随者的角色。这两大特色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植根于中西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哲学视域下的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中西比较   性别哲学  
描述: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
< 1 2 3 ... 117 118 119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