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7 条
-
试析海伦、娜拉出走之比较
-
作者:
王晓红
来源:
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文学作品
文明程度
妇女
人类
女人
十八世纪
男人
-
描述:
有人说对妇女的尊重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但多少世纪以来,女人意味着什么?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要守规矩,守男人的规矩是人类的天经地义。因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贞女,温顺的情人或伶俐的少女,他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怯懦,妥协和迷茫这些传统的妇女描写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
-
郑敏诗歌的性别姿态及当下意义
-
作者:
赫学颖
来源: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姿态
当下意义
性别空间
-
描述:
女性写作对女性生命意识不懈的叩问与求索,是女性写作的核心内容,是构成女性写作指向的基质。在女性作家的创作里,她们的写作一旦凸现性别立场,就会出现相仿的精神指向:对自我生命的关怀。百年来的文学演进中,女性文学对这种关怀的自觉,弥漫在女性文学的写作中,根植于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坚定而明确的认同。郑敏以一种智性的写作方式超越了这一法则,达到了女性的“人学”的立场。
-
构建媒介与女性和谐发展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北京国际论坛”综述
-
作者:
刘利群
王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北京办事处
女性发展
大学
发展之路
国际论坛
中国传媒
哈萨克斯坦
和谐
-
描述:
构建媒介与女性和谐发展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北京国际论坛”综述
-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剪影(一)
-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剪影(一)
-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报道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嬗变分析--以1857年--2005年杂志封面文章为解读对象
-
作者:
高勤芳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报道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嬗变分析--以1857年--2005年杂志封面文章为解读对象
-
魔鬼身材有后患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教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成果
乳腺癌
身材
尺寸
魔鬼
哈佛大学
女性
-
描述: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年轻时穿大尺寸胸罩且身材苗条的女性,更易息绝经前乳腺癌。对将近9万名女性的研究表明,正常或偏低体重的女性,在二十来岁的时候穿D罩杯尺寸胸罩与穿A胸杯尺寸的女性相比,更有可能患癌症。[第一段]
-
妇联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作用研究
-
作者:
丁娟
曲雯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
发挥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
-
描述:
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职能,这不仅是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妇联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期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的必然要求。
-
中国白话小说从元明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演变——以女性人物的肖像描写为中心
-
作者:
田炯泂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话小说
中国文学
肖像描写
人物塑造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小说人物描写的一个层面即肖像描写的演变的具体分析,试图对中国白话小说从元明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有所描述。本文以肖像描写与小说整体的人物塑造的关系为线索,把肖像描写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即肖像描写与人物内在相疏离的阶段、肖像描写开始与人物内在相沟通的阶段、肖像描写进一步与人物内在相沟通的阶段以及肖像描写以刻画人物内在为主的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从肖像描写的内容特点、形式特点以及女性人物的肖像描写等三个方面来描述。
-
空洞的能指
-
作者:
刘宇新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新时期
现实题材
能指
女性形象
-
描述:
论文以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进入中国新时期以来现实题材的电影史,梳理出一个女性形象的谱系:被仰视、仰慕的女性形象;被俯视、同情的女性形象;被凝视的、视觉消费的女性形象;试图逃避凝视的目光、叛逆的女性形象。本文还从中国新时期以来现实题材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寻找女性形象流变的历时性特征,发现尽管偶尔有几个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闪烁在银幕上,而女性的整体群像作为客体物象,被赋予了各种意义:女性形象被用来指向意识形态及社会的发展;指向男性以及男性社会的困惑;被异化为“视觉消费”的对象。女性仅保留着女性的称谓,成为“空
-
双重性格的矛盾统一体——论《宝贝儿》中奥莲卡形象
-
作者:
陈名琛
来源:
教育探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女性形象
女性独立话语重建
-
描述:
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她们必须依附于男性社会,丧失了自己的女性话语权。本文以契诃夫的《宝贝儿》为例来说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独立话语重建的重要性,以期给女权运动提供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