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
作者: 杨鸿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的颠覆   亚文化   性别压抑   女性  
描述: 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夏洛蒂在作品中表达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现实、女性性别话语和她独特的属于早期女性写作的性别颠覆意识.主人公简·爱最终与她所爱的人的结合过程也是她平衡灵与肉的需求、最终取得理智和情感协调的过程.这个形象驳斥了维多利亚时代?
试论白居易的女性观
作者: 颜菲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情   女性观   独善   兼济  
描述: 女性是在人类社会中与男性相区别而又密不可分的那部分独立完整的人.女性观是指人们对女性存在的本质、状况及价值的认识.白居易把创作的笔触涉及到各个层面的女性,刻画了多种女性形象,如宫庭女性、贵族女性、下层劳动妇女、妓女等.对于不同阶层的女性,白居易关注的角
一九九○年代吴天章作品中的女性寓意
作者: 薛怀琦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志   国家认同   同性恋   台湾美术   女体   吴天章   本土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台灣藝壇上頗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吳天章(1956-),在1990 年代大舉啟用自主性女性形象和女性化男子形象作為作品的主角,在作品中各自展現了批判性和非批判性的性別意識,與台灣藝壇上歧視女體的主流風潮分別呈現謀合與對抗的狀態。吳天章曾自承致力掌握時代風潮,暗示性地暴露了他在作品中與歧視女性的主流風潮謀合的原因。然而,筆者的研究發現,吳天章部分具有性別批判意識的作品,是藝壇上少數不與歧視女體的主流風潮合謀的知名作品,因此,也使得吳天章意外地在台灣藝壇上,成為第一位在作品中呈現批判性性別意識的主流男性創作者。
俄罗斯文学中俄罗斯女性的悲剧命运:论肖洛霍夫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婀克西尼亚和娜塔莉娅的形象
作者: 张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描述: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肖洛霍夫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小说的男主人公—格里高里·麦列霍夫,以及他悲剧性的生活道路和性格的?
解讀少女雜誌廣告中的美貌迷思
作者: 吳珮琪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貌迷思   女性形象   少女雜誌  
描述: 在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中,以打扮、流行為主的少女雜誌教導她們如何裝扮自己、如何吸引異性。為了達到這樣的標準,女性必須從女孩時期就開始細心呵護臉蛋與身體,藉由使用廣告的美貌商品,一步步地朝夢想中﹙廣告中﹚的美麗女人前進。因此,廣告如何建構青少女的「美貌」標準,呈現什麼樣的「女性氣質」,值得作一探討。本文即以女性主義觀點出發,結合量化內容分析與質性符號學分析兩種方法,一方面探究廣告再現的女性美貌標準與性別角色,一方面解析美貌文本論述在資本主義及父權意識形態共謀之下如何運作,以及女權進步意識如何被廣告商品化,成
汉乐府女性文学现象透视
作者: 王军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象成因   比较   汉乐府   女性文学  
描述: 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汉乐府诗歌中有关女性的作品来进行分类,凸现汉代女子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二三章则是通过对先秦时代《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以显示汉乐府中女性形象的时代特点,指出:汉乐府中的女子虽然也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作者: 于东晔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文化派生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介绍到中国。此时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正从“男女都一样”的政治话语遮蔽下苏醒,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提供的批判男权秩序及文化的立场和方法,正与这种苏醒相契和,因而对中国的女性书写产生了极大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女性书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批评的影响和对创作的影响。在批评影响中,由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自身的开放性,以及八十年代中国的思潮流派热、方法论热,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本论文采用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
李渔戏曲小说研究
作者: 卢寿荣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叙事   笑剧   修辞   李渔:戏曲小说:娱乐性: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以娱乐性为中心,探讨明末清初著名作家李渔戏曲小说的独特个性。 李渔的作品之所以容易引起争议,跟其混淆雅俗的思想状况、托钵四方的生活方 式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写作方式本身,在中国传统意义的古代文学 中是一个另类。他是自觉地运用文人的艺术才能来为自己预设的观众读者服务的 较早的专业作家,这就导致他的创作中存在一些跟其他作家不一样的特征。但是 传统的文学观念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李渔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特性,例如在 分析李渔的思想特色时,
论王韬的文言小说
作者: 党月异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言小说   文化转型   王韬   全球文化观念  
描述: 关于王韬的研究,近几年来是个热点,从解放前至今共有144篇研究论文,专著 有三部。研究范围涉及王韬的生平、事业、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史学 思想、商业思想、外交思想、军事思想、人才思想、文学著作等。在诸多研究中,王 韬的文言小说研究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这几十年来,研究文章只有4篇:陈汝衡《王 韬和他的文学事业》、李景光《王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龙绪江《略论王韬 的<后聊斋志异>》,陈建生《论王韬和他的<淞滨琐话>》,而且这些研究文章仍然停
疯狂的梦魇——繁漪和曹七巧比较研究
作者: 姜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七巧   人性   繁漪   悲剧   疯狂  
描述: 繁漪和曹七巧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两个异常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在“人性被扭曲后的疯狂”这一点上找到这两个形象本质的共通之处,并用这种全新的切入点对两个人物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结合典型形象的美学特征,剖析了繁漪和曹七巧作为文学典型所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具体分析了这两个形象自身所具有的新颖性和蕴籍性;勾画了这两个人物如何在人性的困境中一步步走向迷失的流动性格;指出了这两个形象在时代承载和审美感受两个方面的主要差异。第二章通过对西方疯狂女性原型以及中
< 1 2 3 ... 110 111 112 ... 124 125 1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