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最早的“剩”:《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女子形象分析
作者: 李婕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   女性形象   《摽有梅》   “剩女”  
描述: "剩"在女性获得参与社会和政治机会的当今时代蔚为大观,因而多数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剩"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实,"剩"早在中国的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诗经.召南.摽有梅》中那个盼嫁心切的女子可以说
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身份探析
作者: 李婧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新文化身份   文化认同   雌性特质   严歌苓  
描述: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洗衣难道就是女人的责任吗
作者: 吕爽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1年年底,“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研讨会上,“革命的艺术再现与女权主义”、“社会性别、视觉再现与性”等话题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 就华人女性形象变迁和中国女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等问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研究员、北美华人妇女学会会长王政接受了《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女权与革命 《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从何时开始? 王政: 女权是随着人权的理念传入中国的。从康有为、梁启超到新文化运动时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都对妇女问题予
清代女性词综述
作者: 李航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   清代   传统   女性意识   繁荣  
描述: 清代是女性创作的繁盛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和诗词作,是千余年女性文学史上少有的繁荣,蔚为大观。清代女性文人继承了前代文化背景,对传统女性题材进一步描写;清词号“中兴”,这一时期对于女性来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时期,女性要求摆脱几千年来遭受父权统治的命运,要求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和人性的完整;此外清代女性词繁荣的原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试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清代女性词。
凸现女性人生:当代女性散文的特质分析
作者: 陈荣香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传性   女性作家   生命体验   当代女性散文   女作家   女性人生   女性意识   散文写作   女性主体意识   题材选择  
描述: 同女性文学一样,女性散文的概念也离不开一定的女性意识。它的写作主体是女性,它的言说视域是女性对自身主体位置的探寻和构建。这些女性散文作家,她们带着女性特有的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以开放、自由的女性意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进行了理性的思索。不管是如一地鸡毛般的现实生活,还是丰富多变的主观感受,抑或是直抵心灵、女性最为幽深的独特生命体验,她们的笔触深入而细致,直白又大胆,正如徐坤所
从大众传媒与女性消费来看《暮光之城》女性热
作者: 汪蕾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暮光之城》   传媒女性   大众   消费  
描述: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是整合女性主义与传播学两个重要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融女性主义与传播学于一体的跨学科研究,这种研究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众传媒问题,大多是从文学与影视艺术学上出发的,女性主义者们对影视作品中女性待遇和形象的描绘和批判不无意义,但她们对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批判通常指向影视作品的导演、编剧、影视作品的文本或是影视作品传播的媒介。本文试图从大众传媒与女性消费的角度来尝试解读2008年开始,在女性受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的系列影片《暮光之城》,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影片缘
论当代女性创作的新维度
作者: 程乔娜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作   人文情怀   性别意识  
描述: 女性创作是文学生产力壮大的显著标志。当书写主体变成女性时,其叙事观点的核心变成了有主体意识的人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视与关怀。本文从人文情怀和性别书写揭示了女性创作的这种价值倾向,显示了女性创作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向度,也扩大与丰富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内涵,深化了“五四”新闻学开启的人文精神,其意义不能否定。
从“女性的民俗”到“女性主义的民俗”:女性民俗研究略述
作者: 陈秋   来源: 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国外民俗学女性研究概况一、欧美国家:女性主义的民俗批评在民俗学学科化之前,各国对各种民俗事象记录和探讨都处在前科学的阶段。19世纪民俗学在欧洲首先创立,异军突起,并将影响传布到美洲和亚洲各国,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学科,同样女性民俗的研究也遵循这个条路线。20世纪20年代,英国民俗学家班尼女士提出民俗学进行妇女研究的"问题格":
试论曹植笔下的女性美
作者: 杨夏月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审美风尚   曹植   个人遭遇  
描述: 曹植的作品涉及女性题材的诗、赋、赞、乐府等共有30余篇。其中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或形貌妍丽,或气质高贵,或德才兼备,或独怨不遇,这些女性形象体现的独特魅力,同作者的个人遭遇及魏晋审美风尚密切相关。
论《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创伤
作者: 李菲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   母亲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描述: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代言人,谭恩美的作品总是围绕着母亲的话题展开。《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最为感人和深入的。本文试从《接骨师之女》中宝姨和茹灵的经历来探析母亲创伤的根源。
< 1 2 3 ... 10 11 12 ... 255 256 2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