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题材工笔人物画探究
作者: 李洁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创作实践   女性视角   少数民族女性  
描述: 一般认为女性具有端庄、勤劳、善良、温柔、宽容等美德,少数民族女性充满了智性与善性,她们在天然的环境中成长,是繁衍的力量又是创造的力量,从外形和气质上传递着东方神韵。少数民族女性带给我们的不单是繁复的服饰之美,亦或单纯的女性秀丽之美,而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散发出的勤劳朴拙之美。她们朴素平凡的生活显示出了自然的亲和与人性的诗意,这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题材工笔人物画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亦符合中国美学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要求。在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新思想不断滋生,新视角不断进入画家视野,
从亢奋到绝望:论庐隐小说对五四新女性命运的认知与体验
作者: 刘朝华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妇女解放   庐隐   五四新女性  
描述: 庐隐是接受男权话语启蒙而最早觉醒的现代女性作家之一,她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在时代思潮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五四新女性的形象。庐隐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个个满怀探寻人生意义,打破封建传统,追求婚恋自由的激情,而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却让她们无一例外地陷入矛盾、苦闷的生存困境。本文从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男权话语最早提出“妇女解放”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对庐隐自身的生命体验及其作品表现的五四新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恋自主的道路上,内心激烈的情智冲突的分析,探寻弥漫在庐隐作品中的苦闷、迷惘、
论歌剧《波希米亚人》中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 段韫慧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咪咪   穆塞塔   人物形象   《波希米亚人》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eomoPueeini)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杰出的歌剧大师,他创作了许多的经典歌剧作品,在他的十二部歌剧作品中,其中十部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普契尼擅长于用音乐刻画人物的心理,作品中他对女性人物的音乐形象的刻画十分细致和感人,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波希米亚人》为普契尼的三大著名歌剧之一,至今依旧是世人最受欢迎的歌剧剧目。剧中女主角咪咪与穆塞塔都是普契尼笔下典型的痴情女子,并且两位人物性格差异较大,本文试图通过较全面、细致地剖析普契尼两
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为例
作者: 邓雅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次高潮   原野   江姐   女性形象   白毛女  
描述: 本文选取歌剧史上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白毛》、《江姐》、《原野》为对象,试图对剧中“喜儿”“江姐”“金子”这三位主角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不同时期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手法中,所表现出的女性
男权话语下的女性意识:茅盾《蚀》三部曲新论
作者: 余铮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茅盾小说   茅盾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蚀》三部曲是茅盾作为小说家的处女作。这部长篇奠定了茅盾作为小说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作为男性作家,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蕴涵了男性作家丰富的文化心理。茅盾小说创作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来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茅盾接受社会各种思想和文学理论,茅盾之成为茅盾,渊源于他深厚的文化积累、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广纳博取的开阔的知识面。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下,在深受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下,茅盾广纳博取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文学观。随着“五四”时代的到来,先驱者们纷纷高举起了反抗封建礼教和一切旧传统、旧道德,主张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女性体验与书写
作者: 陈思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特色   东西方文化   “新移民”女作家   女性主义  
描述: “新移民”女作家是“新移民文学”中一个最重要的创作群体,其创作随着“新移民文学”的逐步发展壮大而大放异彩。她们从第三世界进入到第一世界,从中华文化的氛围进入西方社会,自身的东方文化色彩和性别身份,都让她们的创作特色迥异于国内作家和“新移民”男作家。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她们笔下渐渐消弭了冲突,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融合。同时,较之前代的留学生,乡愁和边缘人的意识也随之淡化。而在其创作中打下了更深烙印的,首先是残酷的物质生存对理想主义的消解,她们注重的是从精神层面展现移民群体的心理失落。其次,新移民女作家形象地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生命体验的性别书写
作者: 刘艳琳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性别书写   文学女性  
描述: 钟情于生命体验的书写,这是所有优秀的作家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生命体验乃是一个作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驱动力,也是作家永不枯竭的艺术源泉。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出于一种倾诉的目的,对自己的生命体验尤其关注。由于自然属性的决定,女性承担着哺育生命繁衍种族的人类使命。这一使命所形成的一种绵远悠长的女性心理,使女性作家天生就具有一种对生命的敏感、理解和关注。当然,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首先诉之于女性的生命体验,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传达出女性对生命、对自我、对世界存在的感悟与观照。 我们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
《简·爱》与《红楼梦》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邓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简·爱   林黛玉  
描述: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中的同名主人公,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有身世命运上的“孤女”身份.寄人篱下的人生苦难,思想性格上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叛逆精神和追求真挚美好爱情的强烈意愿。基于此,学界曾有人取平行研究的思路对二者加以综合研究,开拓出了一片异彩纷呈.摇曳多姿的学术园地。但整体看来,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重于探讨二者的类同性,而辨异性研究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互相观照的中西文化背景下从辨异入手进而促进中西
浮华背后的困境与出路:论张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作者: 蔡四化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需要层次   人格结构   困境与出路   张欣   都市女性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欣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小说多被称为都市言情小说,创作往往取材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并多以商业化语境下都市女性的情爱困惑为主要表现对象,塑造了一系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作家尤其关注都市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相当细腻。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借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结构理论,从都市女性的困境及其困境中的出路探寻这两个方面,系统考察张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第一章主要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张欣小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妇女运动与社会变迁
作者: 袁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妇女运动   湖南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描述: 运动;(二)兴学运动;(三)女子参政运动。从宏观上理清其内在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19世纪末2
< 1 2 3 ... 10 11 12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