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审美的书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派”女作家小说研究
作者: 季珊珊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化探求   人性关怀   精神传承   审美书写  
描述: 的传承与局限等方面来梳理“京派”女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进一步梳理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第一章是从“京派”
消费文化视域下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王营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主导权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其自身的文化源远流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语境加速,中国也被卷入其中,于是在中国城市和乡村都出现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在这场文化转型热潮中,中国逐渐迈入了消费社会。随着个人活动性、政治意识和社会自由的发展,女性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大量的参与到爆炸性的消费文化中。在消费成为当下的一种主导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女性看似处于被讨好、受迎合的地位,女性从边缘走向了中心,可是,当人们在为这种言论欢心鼓舞的时候,并没有看清这一事实的背后实质:规范女人的是男性制定的价值和准则,男性才
呈现、解读与反思:传播学视野中的女性“大V”形象研究
作者: 潘智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用户   呈现   形象   微博   解读   反思   女性“大V”  
描述: 我国男女平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法律层面对社会性别平等实施了保障,但事实上社会场中性别歧视、不平等的现象依旧存在,其中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建构男女形象的重要载体,对社会性别关系的形成产生了关键影响。为冲破媒介对性别关系的建构束缚,媒介中的女性传者一直以来被视作突破的先锋与旗帜,可惜在传统媒介中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微博崛起,其开放性、低门槛性以及裂变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介封闭、传受割裂的运作机制,话语权由金字塔型逐渐变得扁平化,不同社会主体都具备了自由表达和传播的能力,其中拥有巨大粉丝量的女性“大V”赋权表现突出
论八十年代以来女性小说的母性言说
作者: 仲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母性   寻找   歌颂  
描述: 在传统的男权话语系统中,母亲身上的道德完美性被刻意强调,母性中的牺牲、奉献精神被推崇到极至,母亲神圣的地位不可撼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对母性的书写也多是赞扬和歌颂的。 但是,在八十年代以来的女性小说中,女作家们对母性的书写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反母性神圣的意识:在她们笔下母亲不再仅仅是慈祥、宽容、无私的形象,她也有令人触目惊心的丑陋、变态与残忍,也有着再正常不过的世俗需要。母女之间的关系也不再融洽,取而代之的是二者之间的紧张与对峙,成长中的女儿对异化了的母亲的恐惧和逃离。然而,在反母性神圣的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王益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斯顿   继承与发展   沃克   《紫色》   《他们眼望上苍》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尽管她们出生于不同时期,从未谋面,但她们所遭遇的相似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验直接促成了她们共同的创作方式和主题。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曾因缺乏黑人男性抗议文学的主题而遭遇严厉的指责。然而20世纪70年代后,经大批文学评论家的重新评价,该小说又因其表现了黑人妇女争取自由和寻找自我的主题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再现了这一主题,继续探讨了黑人妇女的理想生存状态。现当代许多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学者已经开始通过比较分析她
论海明威的妇女观
作者: 郭伟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文化   海明威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论海明威的妇女观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的意识形态分析
作者: 车红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意识形态   新世纪   女性形象  
描述: 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数量猛增,其中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女性观众。电视剧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依据自身符号系统的能指和所指表达相应的意识形态意义。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的表达和塑造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本文通过概括和分析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归类揭示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通过四种女性形象的符号来表达复杂的意识形态内涵的方式和机制,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家庭伦理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原因。本文主体部分通过四个章节来进行论述。在第一章铺垫的基础上,第二章提出了论文的论点,主要观点是
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心理探微(1928-1937)
作者: 盛琥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新女性   心理  
描述: 回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本论文认为最令人回味的新女性形象群是出自30年代的左翼作家之手,但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没有谁将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本论文尝试将30年代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她们在新旧过渡时代困惑与挣扎、反抗与斗争的精神历程,进而从新女性迂回而复杂的心理状态辨析左翼作家的精神特征和左翼文学的复杂特质。第一章在文本细读、重读的基础上,首先概括出30年代新女性的整体心理特征——处于传统与现代剧变中的困惑、矛盾心理。再分论三类新女性群体在革命背景下生存形式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性别正义视域下当代中国女性参政研究
作者: 牛天秀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制度保障   性别文化   政策支持   性别正义   女性参政  
描述: 正义问题最基本的应该是两大性别人群的“正义”问题。传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元分化忽略了女性的政治主体地位,女性往往被排除在政治权力关系之外,这一事实引起了女权主义对传统政治正义的挑战,由此形成了基于男女两性的“权利平等”、“制度公正”以及“分配正义”等性别政治理论。政治领域的性别平等与不平等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性别正义不仅仅在于实现两性平等的形式和内容,更注重建构公正的制度和先进的性别文化。中国女性参政的历史进程显示,女性参政并不能在瞬间呈现出有序状态,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明末清初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李贵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创作风格   祁氏家族女性文学  
描述: 明末清初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不仅领军人物商景兰的文学成就较高,祁德渊、祁德玉、祁德琼、祁德茝、张德蕙、朱德蓉的文学造诣也非常值得关注。本论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祁氏家族女性的生活背景、相关史实、文学创作、社会交往等诸多问题,力求准确把握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的特质。同时尝试以祁氏家族女性文学为着眼点,观照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文章导言部分介绍选题的动机和目的,述评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明末清初之际山阴祁氏家族的家世
< 1 2 3 ... 10 11 12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