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 条
-
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清代江南女性形象与生活空间
-
作者:
邹凌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空间
桃花坞木版年画
清代
形象
江南女性
-
描述:
木版年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宝贵遗产。桃花坞木版年画产于苏州,取材于世俗生活,服务于普通大众,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清代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产生了大量仕女年画,多方位的展现了江南女性的生活状况,丰富了妇女史研究的图像资料。清代苏州经济繁荣、手工艺精湛,民俗文化丰富,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诞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木版年画制作精巧,题材内容多样,销售市场广泛,其中塑造了多样的女性人物。形象上,江南女性纤柔清秀,身材窈窕,面容姣好,粉黛罗
-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陈思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孤立和隔离
顺从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20世纪著名女性作家,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是英国文学史上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并以此扬名的作家之一。她辛勤创作,笔耕不缀,其一生虽然短促,但她始终不渝地坚持在短篇小说领域进行各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文学样式的实践,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拓宽了小说这一艺术载体的内涵和容量,因而对很少受英国作家重视的短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文学评论界对曼斯菲尔德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作品中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巧妙应用和作品本身细腻温婉、散文诗化的行文表现风格,但曼斯菲尔德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思考
-
十九世纪法国女性社会地位视角下咪咪的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张斓斓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咪咪
人物形象
《波希米亚人》
女性社会地位
-
描述: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文学、歌唱与乐队完美的结合体。在一部歌剧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对一部歌剧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又是展开戏剧、揭示内涵的核心手段,也是决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普契尼十二部歌剧作品中,有七部是直接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十部是以男女主角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并且已经成为其歌剧作品的独特亮点之一。本文选取普契尼的代表性歌剧《波希米亚人》中女主角咪咪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
-
屈从的假面—伊丽莎白·英奇巴德与18世纪英国女性的自我表述
-
作者:
王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奇巴德
罗曼司
情感主义
自然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以18世纪英国社会的变动和小说文类的兴起为背景,以伊丽莎白·英奇巴德为代表,试图考察当时女性作家的自我表述方式。针对英奇巴德的两部小说《简单故事》和《自然与艺术》进行文本细读,挖掘伊丽莎白·英奇巴德及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多样性。她既因固有的女性身份及社会环境的制约而表现出保守倾向,也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和作家谋求社会平等、发表意见的需求。因此,在争取女性话语权力时既表现出积极介入公共政治的激进一面,也有迂回、委婉地完成女性自我表达的一面。英奇巴德在叙事文体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以罗曼司为假面的小说创作成为她在
-
从“他者”到自我回归——存在主义女性观视角下莉莉·巴特的觉醒历程
-
作者:
徐彩霞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欢乐之家》
自我回归
波伏娃
他者
莉莉·巴特
超越性
存在主义女性观
-
描述:
《欢乐之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沃顿的成名作。作品讲述了一个来自纽约上层社会的没落贵族小姐莉莉·巴特在家庭破产父母双亡以后,想要依靠加入上层社会来获取在欢乐之家的一席之地,最终在物质诱惑和精神追求之间反复徘徊之后,毅然选择了精神自由。本文从存在主义女性观视角对《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命运进行再度审视,分析其沦为“他者”的原因及其如何采取积极的行动摆脱“他者”,最终达到自我回归,实现自身超越性的历程。存在主义是一场哲学和文化运动,旨在分析个体与物体,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他
-
又见“香雪”:一种乡村女性形象谱系的考察
-
作者:
蒋军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雪
乡村题材的小说创作
乡村女性形象
-
描述: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带来的严峻现实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创作上呈现明显的“向外转”现象,出现了一大批命名各异——典型的如“新乡土叙事”、“乡下人进城”、“新左翼小说”、“底层写作”等——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再次承担起文学直面现实的道德责任,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但是整体上,创作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颇严重。本论文试图通过将这些小说中的乡村年轻女性形象抽取为考察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现代化叙事”和“欲望叙事”以及城乡社会结构等角度出发,点面结合地对她们作一种文本内外的文化分析和阐释,并由此诊
-
上海市职业女性参加健身锻炼动机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
作者:
武燕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健身锻炼
社区体育
锻炼动机
社会化
-
描述:
健身锻炼向来是体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新一轮健身锻炼的热潮。社区体育中的健身锻炼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社区体育设施、器材的增多,在社区周边进行的健身锻炼,进行这一锻炼的群体主要以非在业人群为主,例如:离退休人员的锻炼等。一是随着健身俱乐部在我国的引进、推广,在健身俱乐部中进行的锻炼,例如:职业女性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等。我国学术界对第一类健身锻炼关注较多,而第二类人群的健身锻炼,随着近年来健身俱乐部在国内的发展,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健身俱乐部传入我国之初,以
-
何时真正撑起半边天?:对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和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
作者:
杨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的工作者、一位女性教师的视角,以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和二期课改新教材两版教材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
-
乌托邦、历史与女性的多重变奏:格非江南三部曲研究
-
作者:
崔华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历史
乌托邦
花家舍
女性
-
描述:
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组成的“江南三部曲”,是格非在十年沉潜后,发表的回归文坛之作。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也是一次由先锋写作向传统写作的回归。在故事背景上,三部曲分别选择了辛亥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这三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跨越了百年的风云变幻。然而格非的目的不在于展现一段社会变迁史,而是将笔触深入精神层面,探讨在这剧烈的社会动荡中,人们精神上所遭遇的困惑、苦难与超越。三部曲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关于乌托邦的幻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桃花源的想象,在近现代的一次次社会与思想转型期
-
发现生活的人将失去生活
-
作者:
许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论文的讨论主体为哈代《还乡》(1878)、德莱塞《嘉莉妹妹》(1900)和劳伦斯《爱恋中的女人》(1921)中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对尤苔莎、嘉莉和古德兰这三个现代女性特征形成时期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创造她们的三位男性作家意图的分析,讨论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的女性欲望与男性生存危机之间的关系。探讨重点为:男性作家笔下以及历史上的女性附属物形象,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此作出分析,女性欲望的觉醒对资本主义、消费主义产生的影响,城市文明中女性对男性权力的反作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进而触及男性的生存危机,以及女性作
<
1
2
3
...
10
11
12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