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于母系制与父权制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等级制   统治关系   伙伴关系   母系制   文化转型  
描述: 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解释,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历史的解释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期望。本文列举了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种种误读,并根据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经典论述及理安·艾斯勒的《圣杯与剑》所记叙的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及我国考古发现,结合一些相关文学文本分析,对母系制与父权制这两个女性文学研究的元概念从社会结构与人与人的关系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厘清与梳理,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阳具中心主义”这个概念是对男性性能力的一种自大狂式的夸张和一个纯生物主义的虚假概念,从而认同了女性主义者的名言:“在中国,如果承认自己是女性
试析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由观
作者: 李良彦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成熟   自由观   失败  
描述: 伊莎贝尔·阿切尔,《贵妇画像》中的女主人公,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自小说出版之日起就引起了批评家们和公众的极大兴趣。亨利·詹姆斯似乎旨在塑造一位“新女性”:伊莎贝尔·阿切尔,她常被贴上独立自主的标签。 本文通过分析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由观,旨在阐释她践行自由观失败的根源。通过探究伊莎贝尔选择自由与意识自由的观点,本文阐明了她自由观中的几个矛盾。此外,本文分析了伊莎贝尔性格中的几个致命弱点——反复无常、自尊自大和天真无知,以及她对欧洲文明的盲目崇拜和其他四个主要角色对她的影响,从而得出结
运用“人格发展理论”解读米兰达叛逆性格的形成
作者: 奚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一性   I   波特   “米兰达系列故事”   米兰达   反叛性格  
描述: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的“米兰达系列小说”描写了少女米兰达在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南方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敏感、独立、叛逆的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追溯了女主人公米兰达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各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她的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叛逆性格形成的影响。由于黑人保姆对社会秩序的不满、父亲的不可信赖以及祖母的坚强意志,米兰达在婴儿期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意志力以及对周围人和世界的基本不信任感,随着她步入游戏年龄和学龄期,南方的旧传统道德观念通过家庭教育的灌输,使她
走向精神生存
作者: 水彩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主义   妇女主义   精神生存   种族主义   黑人男性  
描述: 对艾丽斯·沃克的传统研究,居多集中在她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及其遭受的双重压迫上,评论界的反应几乎是清一色的褒扬;而对其男性人物的评论却褒贬不一,或更准确地说,肯定赞同者寥寥无几,批评谴责声却此起彼伏。究其原因,莫过于作者在其作品中对黑人男子弱点的揭露。批评家(尤其是黑人男性批评家)认为,沃克对黑人男子的这种“敌意”源于她个人与其父兄(其长兄例外)间的尴尬关系。基于沃克对妇女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本文通过对她的前三部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梅丽迪安》和《紫颜色》)的妇女主义解读,挖掘作者隐藏在貌似
东方的轮回
作者: 李薇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本文旨在研究东方宗教思想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四位性人物寻觅归宿的轮回进程中的体现,从而表明尤金奥尼尔,这位毕生都在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的剧作家,经过不懈的尝试之后,最终在东方宗教思想
薛涛诗歌研究
作者: 任靖宇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涛   思想意识   诗歌风格   诗歌内容   薛涛诗歌  
描述: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乐妓,更是一位才女,一位出色的女诗人。然而,历代对薛涛的研究却很简单、匮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90 年,薛涛研究会成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薛涛研究热潮。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界还缺乏对薛涛诗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关于薛涛思想的讨论几乎没有,并且在对诗歌内容的分类以及风格的讨论中,又大多流于粗疏,个别篇章还出现雷同现象,缺乏创新。基于此,笔者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试图从儒、释、道三家并行的唐代背景出发,结合薛涛的身世、人生经历、所遗诗歌,联系中唐特定的政
从迷恋到厌弃
作者: 于真子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迷恋   母亲   固恋   男人   厌弃  
描述: 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作家。自从她197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现在,张洁已经在文坛上耕耘了27年,创作了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还有数量丰富的散文、随笔、纪实小说。如此旺盛和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极为少见。早在七十年代末,张洁就以发表了《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雨中》等作品而受到文学评论界广泛的关注,此后张洁的创作风格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舟》、《七巧板》被誉为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先锋。特别是发表于2000年左右的长篇三部曲《无字》更是张洁的创作转变的另类极致。导致作
鲁本斯笔下的粉色肉体——浅谈17世纪女性形象
作者: 李元清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肉体   画家   肖像   巴洛克风格   舞蹈   17世纪   鲁本斯   女性形象   女性身体   审美倾向  
描述: 人物的肖像(例如为法国皇后玛丽·美第奇,即Mariede Medici所做的组画),还是表现下层人民欢庆场面的画面(例如《农民的舞蹈》),画中
论穆时英创作的“南北极”倾向
作者: 黄献文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重人格   男性音调   自卑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穆时英前后期的创作为何表现出鲜明的南北极倾向———《南北极》集中的普罗文学和《公墓》以后的新感觉风格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为何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为何要塑造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风格为何从早期强悍的男性音调一变而为后来的柔媚感伤?这些在迄今为止的穆时英研究中较少为人们所论及,本文愿作这一尝试。
关键词
作者: 辛唐米娜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第一声   小城   西游记   少年   母亲   家庭   爱情与婚姻   女性形象   小学生  
描述: 哪怕在成人社会头破血流时,我也丝毫不想回到少年的日子。——题记辛唐米娜毫无疑问,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我不能从它的字面上看出任何长者的希冀,而想出这个名字的爷爷,也从来不能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他说,父姓加上母姓,表示对我母亲的重视,在我们的家庭里,男人与女人地位相同。
< 1 2 3 ... 105 106 107 ... 118 119 1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