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 】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5 条
没落时代的男人们——张爱玲《传奇》中男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作者:
赵常青
来源: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文化内涵
没落时代
描述:
张爱玲《传奇》主要是女性的形象世界,但其中男性的精神与命运更直接地对应着没落、崩溃中的旧时代主流文化。作为另一条线索,它反映了中西文化对撞、交融过程中变革、“向上”进程之外的另一番景象,具有更独特的文化内涵。
浅谈李渔的“恋母情结”
作者:
孙福轩
寇天美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母情结
个性心态
影响
李渔
描述:
李渔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恋母情结” ,这主要是由他矛盾的心态所规定了的。同时 ,这一“情结”的生成 ,又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父权话语”的反叛和对情感的重视 ,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可人的女性形象。
简·爱
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
官红
来源: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汉对照
爱》
高中
《简·
英语
阅读练习
故事梗概
小说
描述:
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简·爱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
从苔丝德梦娜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化与成熟
作者:
刘俊娜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苔丝德梦娜
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很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从喜剧到悲剧的创作过程 ,也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与成熟的过程。苔丝德梦娜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正是这一过程的见证。
英伦制造—钟情米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鞋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通勤衣橱里米色只有单一元素吗?答案是NO。那么不妨在色彩上花点小心思吧,同样的米黄,只要拒绝同一元素的色调,将彻头彻尾的英伦风情味演绎,职业女性的形象可以别样精彩。
论张爱玲小说的召唤性
作者:
东红
来源: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反高潮情节处理
召唤性
语言运作
女性人物性格
描述:
文本的开放性及由此形成的召唤结构是文学作品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张爱玲的小说因其显明的召唤性而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其小说由于在语言运作、情节设置、女性人物性格上都强化了召唤力量 ,从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曩撼心灵的七天:任长霞事迹中央新闻采访团采访日记
作者:
刘佳
来源:
共产党员(沈阳)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长霞
公安机关
维权工作
新闻采访团
工作作风
描述:
多少年来,人们鲜有心灵震撼的时候了。然而,这一位英年早逝的女性人物.却这么强烈地触动了世人的心灵,她像西边天际最后一片燃烧的长霞,壮美哀绝,含恨离去。当地百姓,万人空巷。为她送行。
磨盘下盛开的奇葩——解析李清照的诗
作者:
蒋文华
李广华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爱国主义
传统反叛
诗
描述:
我们应从中国历史文化的视角观察女性文学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和反叛。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李清照、李白、杜甫几大家诗,解析李清照的诗风、诗韵、诗趣。
食人魔
作者:
薇·卡内蒂
杜新华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魔
短篇小说集
道德判断
玛娅
一个女性
早期作品
创作特点
性别特点
小手帕
卡内蒂
描述: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薇查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性别特点,那就是众多的女性人物,女作家鲜明的情感立场和道德判断。她的小说还有着如同日常生活一般平白质朴的风格。这里选译的三个短篇都是薇查的早期作品,尤其代表了薇查的上述创作特点。其中《钱—钱—钱》(Geld-Geld-Geld-Das Leben eines reichen Mannes)译自《文本和批评》2000年10月号,《食人魔》(Der Oger)和《运河》(Der Kanal)译自短篇小说集《黄街》(Die Gelbe Strasse,卡尔·汉泽出版社,19
对中国本土性别社会学学科构建的几点前提性思考
作者:
胡晓红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提性
性别社会学
思考
学科建设
中国本土
描述:
在中国,性别社会学是在社会学和女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80年代初期,社会学在中国的学术界得到复兴,发展的势头迅猛;无独有偶,在80年代后期,中国的妇女研究也兴起热潮,发展到现在,女性研究已经走出了"问题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理论的构建。为此,它寻找到了社会学这个理论背景和依托,构建出了性别社会学。那么,性别社会学的来龙去脉如何?性别社会学将有什么特色?以及性别社会学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是构建性别社会学必须思考的前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