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柔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576 条
-
广告中女性形象设计的新模式解析
-
作者:
王财玉
来源:
包装工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一致性模式
男性化模式
双性化模式
-
描述:
对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设计提出了3种模式:传统一致性模式、男性化模式以及双性化模式。传统一致性模式主要反应传统的女性社会角色,新兴起的男性化模式则着力渲染独立、自信的现代女性形象,而双性化模式在男性化模式基础上不仅塑造女性工作中独立、自信的进取精神,还重点刻画女性在生活中的温柔、细腻、精致的休闲风格。并且在文中还进一步指出了这2种新模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对社会观念转变和个体人格塑造的意义。
-
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下的狄更斯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跃壁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双城记》
维多利亚时期
社会风貌
人物命运
道德品质
荒凉山庄
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
-
描述:
200余人。[1]他塑造的女性大都具有美好的道德品质,热爱家庭、温柔贤淑、思想坚贞,默默地为丈夫、家庭奉献着自己,但也不乏不善料理家务、失贞的女性形象。
-
从苦难中觉悟——雪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次超越
-
作者:
刘楠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坚韧
苦难
女性
-
描述:
在雪漠新作《野狐岭》中,莹儿、兰兰、月儿、豁子女人、雪羽儿、紫晓、木鱼妹是雪漠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集温柔、善良、坚韧于自身。一方面,在男权社会的桎梏下,女性自身的奴性地位和极度的贫穷状况,使得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苦难与不幸;另一方面,雪漠并非一味地书写苦难,而是让雪羽儿、紫晓、木鱼妹在爱与宗教的滋养下实现证悟,从而摆脱苦难,实现超越。
-
光影记忆: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郭红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中国电影
黄健中
张暖忻
《甲方乙方》
形象解读
男主角
徐静蕾
女性社会地位
人生价值观
-
描述:
在中国的传统意念中,女性扮演着温柔体贴、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角色。在我们生活的当代,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当今的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价值观。从现代的中国电影艺术里,我们就能看到女性形象的蜕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女性形象在影视剧中的蜕变。
-
浅析围城中女性的性格特征
-
作者:
刘晓静
来源:
小品文选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性格特征
人生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著,是大文豪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个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以的爱情观为出发点,对四个女性进行了诠释,从她们与主人公
-
《成为简·奥斯汀》中人物形象的审美阐释
-
作者:
李吉品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为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
人物形象
-
描述: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笔下塑造了众多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大部分都被赋予了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与思想意识,然而简·奥斯汀自己的传奇人生所呈现出的戏剧张力远胜于其笔下的众多小说,极具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以传记的方式描绘了简·奥斯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温柔舒缓的镜头语言下表现了简·奥斯汀独特的爱情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一个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跃然银幕之上。
-
《围城》中知识女性形象的个性特征探究
-
作者:
高畅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独具魅力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但是,作者对于这四个女性人物也有侧重的不同,其中对于孙柔嘉以及苏文纨的笔墨较多,但是鲍小姐和唐晓芙却因为形象鲜明而使读者记忆犹新。
-
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付红妹
张虹付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成熟
曹文轩
气息
可爱
解读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的邪恶欲念。世界仿佛因有了她们,也变得宁静了许多,圣洁了许多。”(1)当读完曹文轩的小说之后,便会发现这段话恰恰是解读曹文轩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把钥匙。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
-
《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
-
作者:
陈祝容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骆驼祥子
对比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虎妞和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作者把两位女性放在不同审美形态的强烈对比中:一个丑陋;一个俊俏;一个粗野、俗气;一个温柔;一个不惜手段成全自己;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别人。这样,从出身到性格,从外表到心灵,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在不同的审美形态的差异和比较中,每一个独特的性格都表现得鲜明、突出。作者采用对比方法刻画出这两个人物,既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中两位女性形象又突出了祥子的性格,同时也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
明清文人仕女画的女性形象及审美文化解读
-
作者:
李信斐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仕女画
审美倾向
-
描述:
,沉沦于风月情场、酒色柔乡,以美人寄情言志,聊以心灵慰藉。女性的弱势群体形象在文人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反映了明清社会封建伦理教化对女性的不公与残酷,折射出封建男权社会的畸形审美心理。
<
1
2
3
...
30
31
32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