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17 条
-
对人性本真的执着追寻:论严歌苓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韩蕾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严歌苓
本真
-
描述:
严歌苓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位女作家,在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她被誉为“90年代以后海外题材的创作代表”,并且“她的一系列作品在海外华人文坛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尽管她以海外题材的创作而
-
论《源氏物语》中夕颜性格的多重性
-
作者:
姜淼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性
源氏物语
性格
夕颜
-
描述:
本文以《源氏物语》中的“帚木三帖”为背景,围绕夕颜这个女性角色来探讨其性格的多重性、形成原因及作者塑造此性格的意义。在夕颜的性格中,既有“胆小、凡事顺从”的一面,又有与之截然相反的“有自主性”的一面,可以说具有多重性。本论文试从夕颜与头中将、光源氏、右近的接触中,分析其在人前所表现的“胆小、顺从、天真烂漫”的一面;再从主动赠与光源氏和歌、与光源氏互相隐瞒姓名交往等来分析其“顺从”性格背后的“有自主性”的一面。并由此得出结论,在夕颜“凡事顺从”的表面下,隐藏着的是她切实地按照自己心中真实想法行动的“自主意识
-
陈丹燕笔下的上海书写
-
作者:
管婷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想之城
陈丹燕
怀旧
上海书写
女性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城市书写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形态,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上海曾经的繁华旧梦,当下的时尚新潮,她丰富独特的经历成为了都市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摹写范式,独领风骚。在众多上海书写的女性作家中,陈丹燕以其特有的写作经历和生活感悟描绘和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上海城市,用小说、人物传记、散文和游记等不同文体形式向人们抒发了她的上海情怀。“上海书写”作为陈丹燕创作中一个丰富的存在,流淌着浓厚的怀旧气息,它们与当下高速发展的上海互为镜像,相互关照。本文在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就“上海书写”这一主题,着重借助
-
王安忆小说中母亲形象探析
-
作者:
赵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支柱性形象
母亲
女性写作
-
描述:
王安忆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又独特、温婉而又坚韧的母亲形象。命运多舛的经历预示了她们苦难,悲凉的生活境遇不但没有使她们倒下却更让她们积极的寻求进行自我救赎的方法。她们生命的延续也都衍生出了与之相似的、并且不断周而复始的命运轨迹和模式。王安忆通过对母亲及子女命运性格以及她们的抗争的叙述描写,抒发了她自己对亲情的特有的感受和对人生的个人体验。王安忆将她自己的特殊的人生体验和生命经历融入到每一个人物身上,将对“母亲”这个词汇以及实体的特殊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将她的成长和在此过程中生存的困惑诉诸笔端。王安忆笔
-
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
作者:
张玉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歌剧
表演艺术
彭丽媛
演唱技巧
-
描述:
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经过将近九十年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代表民族精神和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剧目。随着这些优秀剧目的上演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鼓舞着几代人的成长。彭丽媛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彭丽媛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是我国民族声乐的领军人物。她的听众遍布各个年龄阶层,她的歌声成为时代的标志,群众的心曲。她演唱的曲目丰富,不仅擅长演唱各种民族风格的独唱歌曲,而且还开拓了民族歌剧表演的领域
-
苏童《碧奴》与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韩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述神话
碧奴
珀涅罗珀记
比较研究
-
描述:
“新神话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神话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和资源。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2005年发起了“重述神话”大型创作出版活动,到目前为止,重庆出版社已经出版的重述神话小说有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温森特的《重量》、中国作家苏童的《碧奴》、叶兆言的《后羿》、李锐的《人间》和阿来的《格萨尔王》,重述神话理论著作有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上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盛名的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阿特伍德始终
-
樊粹庭悲剧理念与其创作实践
-
作者:
柳萌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樊粹庭
悲剧
剧作内涵
悲剧精神
-
描述:
樊粹庭先生是杰出的豫剧改革家,他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豫剧剧目,在社会上引起强大的反响,被观众爱称为“樊戏”。樊戏最具艺术魅力的部分来自其悲剧剧目。这些剧作紧密结合时代需求,以抗击侵略、反抗阶级压迫为主题,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尚人格的女性形象;剧作打破了传统千篇一律的“大团圆”结局,吸摄西方悲剧理念,舍弃了明清传奇那条“光明的尾巴”,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悲剧性格和抗争精神,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激励、鼓舞民众的重大作用。目前学界对樊戏悲剧的理论探讨比较零散,缺乏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本文围绕樊戏
-
论“晚生代”男作家的性别叙述
-
作者:
修贻民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生代
男性
女性
-
描述:
“晚生代”作为当代文坛的引人关注的写作群体,一直都是当代评论者的重要探讨对象。围绕着“晚生代”创作的取材倾向、语言特征、审美风格、叙事策略、文学观念、哲学意识等方面,评论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整体上看,对于“晚生代”笔下的“性”和女性形象,从欲望的视角加以阐释较为常见。自觉地以性别视角切入“晚生代”的文本,考察“晚生代”作家的性别叙述方式却较为少见。本文以几位“晚生代”男性代表作家的小说创作为例,粗浅地就这些男性作家文本的性别叙述方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叙述方式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社会历史批评原理下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研究
-
作者:
马晓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畸形人
社会历史批评主义
弗兰纳里·奥康纳
短篇小说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病痛的折磨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创作了全部作品:两部长篇小说、三十一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书信和评论文章,后经整理编汇成集为《生存的习惯》和《神迹与表现》。去世后出版的《短篇小说全集》收录所有短篇作品,并于1972年获得“全国图书奖”。读者普遍认为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成就超过她的长篇,某些作品甚至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短片小说的杰作。批评家们纷纷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小说进行解读和剖析。由于奥康纳是一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南方女作家,相当多的评论都集
-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梦幻性及其根源
-
作者:
王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宇宙观
诗歌
梦幻性
爱伦·坡
-
描述: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诗人和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广泛研究。对爱伦·坡的诗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即女性、美、死亡和音乐性主题,而对另一个重要主题—梦幻性主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爱伦·坡为数不多的诗歌创作中,就有4首以“梦”为标题,而其余诗歌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梦幻性”这一特征。其梦幻性主要体现在诗歌主题、诗歌背景或诗歌氛围中。论文着眼于爱伦·坡诗歌中的梦幻性特征,研究其诗歌作品中的梦幻情结及其产生根源。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论,介绍作家爱伦·坡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