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17 条
-
“我拍的就是中国电影”——李行导演对话录
-
作者:
张燕
李行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翰祥
中国电影
电影史
台语
柯俊雄
汪洋中的一条船
金马奖
写实主义电影
男演员
台湾电影
-
描述:
李行是台湾最为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是“健康写实”风格的代表人物,其在1960-1970年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如《蚵女》、《汪洋中的一条船》、《早安台北》等等。此次专题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平台以及张燕
-
网蓝络光剧特别推荐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家庭影院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一台戏”,剧中欢乐颂小区22层三个单元房中五位女子的“同居”故事,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欢乐颂》的剧名,并不仅仅是剧中所指的小区,五个年龄、出身、性格都全然不同的女人凑在了一起,这台“闺蜜”大戏
-
无政府、女权和清末小说
-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清末小说
女权
-
描述:
找到依据,以说明各种无政府主义思潮对于女学思潮的渗透和作用,并且希望通过对清末小说中一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
-
人间的天使——西方男权文化中的“正面”女性形象解析
-
作者:
董敏
来源: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天使
审美理想
女性
-
描述:
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 ,强权制的父系时代确实比温婉的母系时代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男性却把占人口二分之一的女性作为自己的对立面竭力压制其发展 ,结果造成了两性的畸形发展。具体表现为两点 :就现实生活而言 ,妇女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他者”地位 ;与之相对应 ,在西方文学中女性也只是一个被创造的物体 ,一个空洞的能指。西方男性主义文本着力塑造的“正面”女性形象大都是“天使”、淑女 ,而实际上她们只是男性审美理想的体现 ,完全远离了女性现实生存本质。
-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新格拉布街》解读
-
作者:
李倩
刘须明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自然
《新格拉布街》
-
描述:
火车这一意象为线索,结合小说中两位男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命运安排,对伴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秩序和价值观问题进行批判,对生态环境问题表示担忧。同时,通过对玛丽安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她由最初的逆来顺受逐渐变得坚强、独立、果敢担当的过程,折射出作者对父权制的批判及其超前的女性意识。
-
从当前电视相亲节目看中国社会的性别关系
-
作者:
王志华
孙燕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相亲
性别关系
男性
女性
-
描述:
当前电视相亲节目分别从女审男的对视格局、女嘉宾主动大胆的表达、女性形象的多元化三个方面为我们打造了一幅新型的性别关系图景——"女性当道"。然而,最终决定权的男性归属、女性言语中表现出的对男性的依附
-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李国银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越轨的叛女 ;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 ,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间
-
吃得苦中苦,才是大家闺秀
-
作者:
老克
来源:
动漫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以前提起大家闺秀,眼前总是浮现出那种知性、温柔、美好的女性形象,如果非要让我列举出一个女性,我肯定会想到宋庆龄,她可谓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代表.以前提起大家闺秀,眼前总是浮现出那种知性、温柔、美好的女性形象,如果非要让我列举出一个女性,我肯定会想到宋庆龄,她可谓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代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对大家闺秀总会有些误读的成分,甚至一提到大家闺秀就会和"雍容、富贵、风雅"等字眼画上等号.最近,南京博物院举行民国收藏大家庞莱臣收藏展,让我有机会写有关庞莱臣的文章,也有机会采访他家的后人——庞莱臣的曾孙女庞叔龄
-
《妇女杂志》研究述评
-
作者:
陈静
姜彦臣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期刊
综述
女性
-
描述:
,办刊宗旨、教育问题、职业问题、女性形象、婚恋观问题的研究关注度较高。近几年来,陋俗问题、服饰文化、女性身体、上海女
-
由电视剧《苏东坡》看现代影像中的苏轼形象
-
作者:
王凡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剧《苏东坡》
历史真实
艺术虚构
苏轼
人物形象
-
描述:
作为我国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苏轼及其历史事迹在2008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拍摄成为电视剧《苏东坡》。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苏轼勤政爱民形象的有意凸显、苏轼才情的独特彰显以及女性形象的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对苏轼这一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合理而又不乏创新意义的影像式塑造,使剧中这一艺术形象更为丰满、立体和复杂,不仅较好体现出历史真实感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融合,更为苏轼形象的现代影像传播作出了具有筚路蓝缕意义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