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另一个世界:三个银幕女性的塑造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信仰表达
作者: 裴亚莉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毛女》   《祝福》   社会主义中国   《李双双》   信仰表达  
描述: 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也会选择不同的态度。本文选取《白毛》《祝福》和《李双双》三个创作于新中国17年时期的影片,借助这些影片对喜儿、祥林嫂和李双双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试图证实以下判断:存在于不同
王仁华艺术简历
作者: 曹玉林   来源: 安徽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中国画学   最大成就   中央美术学院   人物画   女性题材   形式手段   女性形象   安徽省   中国美术  
描述: 的话题,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同时也是一位性的王仁华,有着一颗柔弱、多情、敏感、博爱的心。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其
萍舞春秋 收获之季:记上海芭蕾舞团首席季萍萍
作者: 张莉   陈伦勋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毛女》   王太   上海舞蹈学校   芭蕾舞剧   中国原创   上海芭蕾舞团   《花样年华》   亲近感   上海姑娘   肌肉力量  
描述: 中担任女主角,她在中国原创芭蕾舞剧中也塑造过很多东方女性形象,如《白毛》中的"喜儿"、《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花样年华》中的"王太太"等。而敏锐的乐感和准确的舞感,也为她的表演增色不少,音符
零落成泥碾作尘——分析比较《红楼梦》中的鸳鸯与《家》中的鸣凤
作者: 扈丁文   来源: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鸣凤   封建社会   性格   命运   鸳鸯  
描述: ,是封建大家庭的奴仆.她们都因为品貌兼优而被封建社会的主子看重,无法摆脱指配发放的女奴婚恋命运.她们都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自杀,向那个社会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同时,她们也有不同之处,鸳鸯是"家生"女奴
《飘》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本土化启示
作者: 覃春华   雷炎炎   来源: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斯嘉丽  
描述: 分析自然与女性在符号和经验上的相似性,阐明主公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以及美国内战对自然环境的摧残与破坏。三是通过分析斯嘉丽对世俗眼光、传统教条及父权制封建社会的反叛及挑战,体现其坚强叛逆的新女性形象
《飘》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本土化启示
作者: 覃春华   雷炎炎   来源: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斯嘉丽  
描述: 分析自然与女性在符号和经验上的相似性,阐明主公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以及美国内战对自然环境的摧残与破坏。三是通过分析斯嘉丽对世俗眼光、传统教条及父权制封建社会的反叛及挑战,体现其坚强叛逆的新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魅力
作者: 姚群   来源: 科教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   女性主义  
描述: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传递了作者本身的女性主义意识及理想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在众多被刻画的女性形象中,最受人瞩目的便是伊丽莎白这一性角色.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女性主义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身上的具体体现,并进一步阐述其独特的女性魅力.
浅析谍战题材电视剧《潜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陈珏西   来源: 读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谍战剧   女性人物形象   突破性  
描述: 》剧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来了一种不一样清新之风。通过对剧中左蓝、翠平以及晚秋三位性的人物的成功塑造,开创了新谍战剧女性人物形象的先河,其剧中女性形象的创造的大胆突破对后续谍战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陌生女人不陌生: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困境——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
作者: 朱格明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困境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  
描述: ,她只是万千性的一个缩影,徐静蕾敏锐地洞悉了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桎梏,她对电影的改编实现了女性由缺席到在场的历史进步
浅议李清照个性与诗词创作
作者: 陶琛琛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人比黄花瘦   思想性格   首词   藕香   中国古典诗词   生平事迹   艺术功力   醉花阴   诗词创作  
描述: 生动、清晰和具体。她的诗词不仅是自己人生形象的真实写照,更是万千性的心声,这也是她成为我国古代伟大词人的原因。她尤其善于真情实感的抒发和微妙细致的情思表达。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
< 1 2 3 ... 1626 1627 1628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