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17 条
-
新世纪辽宁青年作家小说创作研究
-
作者:
江丹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辽宁
小说创作
青年作家
-
描述:
的数量可观,并在鲁迅文学奖、辽宁的各项文学奖中均有收获。本文选取了辽宁青年作家群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他们的创作特点,以及辽宁的特殊文化语境对其小说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局限。作为
-
端木蕻良与《红楼梦》
-
作者:
王丽姿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楼梦》
端木蕻良
再创造
-
描述:
作为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端木蕻良,他的作品中有着群体的共性,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作品始终在表达对于东北这块沦陷土地的挚爱,书写失去家园的伤痛,表现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众多的研究者注意到了端木蕻
-
论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及其死亡意识
-
作者:
徐艳华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意识
苦难记忆
张贤亮
洛神
施虐与受虐
-
描述:
八十年代的张贤亮活跃于中国文坛,作为当代作家群中第一个写饥饿、第一个写性、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作家,他以独特的人生经历, “自叙传”的写作方式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作家。作为新时期最受
-
元代婚恋剧与唐代爱情传奇作品的比较研究
-
作者:
梁建华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性自适
元代婚恋剧
唐代爱情传奇
-
描述:
通过元代婚恋剧我们可以看到,在元代两种异质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沉入社会底层的世俗化文人作家群,以新的视角审视爱情,讴歌爱情,提出了在婚恋主题创作中具有历史性突破的新的爱情标准。它突出强调
-
女人花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鞍华
关锦鹏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香港电影新浪潮战将中唯一的女性导演,将众多的女性形象搬上荧幕,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传统妇女到知识女性再到小市民阶层妇女,而另一位在香港电影界关注女性的男性导演却把目光投向了妓女、女明星、中产阶级家庭妇女。不同的性别身份以及不同的成长经历使得两位导演关注到不同的女性群体,对女性生活和命运的关注点自然也不相同。
-
邹莉画女
-
作者:
兰帆
来源:
环境与生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邹莉
艺术顾问
艺术博物馆
澳国
国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
刘济荣
举办画展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3月,是女人的节日。我们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理事邹莉笔下各具风情的女性形象,呈献给读者。在女画家眼中,女人是自然生态中最美丽、最精致、最具风情的"物种"。—编
-
女界革命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中国女性形象
教会女校
教育促进
-
描述:
1844年,英国伦敦传道会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委员爱尔德塞在宁波设立女校。教会女校出现伊始,被各种离奇的推测描绘成魔窟,却在接下来一个世纪的实践中为重塑中国女性形象和意识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
领袖女性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服装动态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秋冬季
女性独立
领袖
中性风
契合点
印花
动物纹
女性形象
男人
简洁
-
描述:
盛行了好几个季度的中性风,在今年秋冬季找到了女人味与男人装的契合点,打造出既简洁干练又不失女人味的独立女性形象。
-
女妖抑或女神
-
作者:
朱碧茵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重新评价
《聊斋志异》
地位问题
个性解放
男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聊斋志异》一直被赋予“个性解放”的阐释,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被赋予“独立”、“觉醒”、“主动追求幸福”等内涵。然而这样的解读阐释却相当程度的遮蔽了男性作者和男性读者对女性的误读。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评价《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探讨文本背后男性对女性的想象、扭曲和误读,并借此探讨在文学话语中的两性地位问题。 一、被妖魔化的女性 在中国神异小说中,人类与异类的恋爱故事大部分是男性人类与女性异类的情爱,却很少出现女性人类和男性异类相恋的情况。尽管《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对待两性关系的看法有所进步,即评论家
-
浅析《女女女》中女性的文化意蕴
-
作者:
林杰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象征
现代文化
寻根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韩少功曾提到“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有关文化的反思与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在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一股“寻根文学”的热潮。《女女女》是“寻根文学”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其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如幺姑、老黑、珍姑等各具特色,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及历史内涵,并试图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寻找生机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