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80后】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对青春励志剧《奋斗》中80后都市女青年形象分析
-
作者:
张粟溪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奋斗》
80后
形象分析
-
描述:
本文所重点讲述的是其中最为典型的80后都市青年女性人物(米莱、夏琳、杨晓芸、露露),她们分别代表着四种不同的价值原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这四位女性的身上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命运。
-
80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心理研究
-
作者:
刘永艳
张赛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后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随着女性文学的发展,以张悦然、春树、笛安等为代表的80后女性作家群体异军突起,她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从多元文学视角出发审视女性的心理意识、自我价值、社会存在,思考当下女性存在的本体意义,她们以新时期女性写作风范书写青春期女性的生命体验,为新文化视野提供了典型的注脚,实现了女性对自我的认同和赞扬。本文主要从不同成长阶段中女性心理类型解读和不同形象中女性心理特征透视两方面对80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心理进行探讨。
-
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初探
-
作者:
陈静丽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意识
80后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80后女性文学是随着社会转型而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题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转型期女性的发展更是天翻地覆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增强。80后女性文学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张扬,但是,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是理想化的,而且在社会转型中,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巨大的转变,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未必能够得到正确的发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对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进行研究,挖
-
无处安放的灵魂,漂泊不定的躯体:“70后”卫慧与“80后”春树女性文学创作之比较
-
作者:
边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70后
80后
主题
女性文学
情感抒发
-
描述: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得到了显著提高,女性文学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继60年代作家陈染、林白的女性文学对文坛颠覆性的冲击后,以卫慧为代表“70后”一代人带着前卫的思想和“身体”匆匆登上文坛,以夸张的姿态展现着自己。当“70后”的前卫姿态尚未谢幕,以春树为代表的一批更加另类的“80后”作家以狂欢的形式卷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浪潮。在这种浪潮下,面对有着强大图书市场的“70后”和“80后”女性文学来说,我们不应该再继续漠视下去,对此文学评论界也改变了自己所坚守的文学传统,开始从“新时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