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身体性别意识与黑人女性文学 酷儿理论视域下的女性书写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黑人   文学研究   女性  
描述: 本书通过梳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概貌、女性书写历史以及罗列托妮·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的作品中性的异态化现象,以酷儿理论为主要视域,还原隐藏在这些异态化背后的人性之美、情愫之美、抗争之美,从而使读者对黑人生活和乃至黑人文化有一个正态的认识,对美国当代黑人文学有一个完整的解读。
《所罗门之歌》中戴德家的女性人物解析
作者: 刘沥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非洲文化   黑人   女性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男性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与书中的女性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分析了小说中的戴德家的女性人物对奶娃成长的贡献以及与此同时女性人物自我成长的完成。
《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与哈格尔的人物解析
作者: 刘沥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非洲文化   黑人   女性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男性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与书中的女性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分析了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派拉特和她的孙女哈格尔对奶娃成长的贡献。
自我的迷失与精神救赎——论托尼·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剖析与建构
作者: 王业昭   来源: 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黑人   女性  
描述: 黑人女性是托尼·莫里森一贯的创作主题。莫里森植根于黑人的民族特质,在塑造身份迥异的黑人女性人物同时,注重于对她们身份困境的剖析,希冀通过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全新建构使她们能彻底摆脱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桎梏,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贝尔.胡克斯边缘话语策略浅析
作者: 杨谨旖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   贝尔·胡克斯   边缘话语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学术边缘的地位,在黑人研究和女性研究中,黑人女性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摆脱被他人定义的状态,如何成为独立表述自我的主体成为了迫在眉睫
近代黑人女性文学对黑人女性自我解放的探索
作者: 苏虹蕾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   女性文学   自我解放  
描述: 二十世纪初期黑人文学迅速崛起,它兼具黑人民族与文化的双重特征,它既是独具魅力的黑人女性文学,又是文学的一部分.在这个作家群体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黑人文学的发展,并在各个阶段留下了
苦难、觉醒和独立: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建构
作者: 宿晶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种族歧视   黑人   女性  
描述: 美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都是白人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美国黑人文学开始崛起,但黑人男性作家仍占据着美国黑人文坛的主导地位,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人女性文学才得到了初步发展,在美国文坛上一批黑人女作家才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而托妮·莫里森就是黑人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
一部黑人女性文学的革命之作-评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
作者: 张海燕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斯顿   女性出路   黑人   他们眼望上苍  
描述: 《他們眼望上蒼》是美國黑人女作家左拉•尼爾•赫斯頓所作的一部在黑人女性文學史上具有革命意義的作品。它不但塑造了新的黑人形象,而且避開了種族壓迫與歧視的主題,把視角轉向了反映全面的、更具普遍意義的兩性關係和女性出路的問題。
美国的民族权利问题(1941年至1984年)
作者: 戴维·戈迪   林佐森   来源: 世界民族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动计划   美国人   少数民族学生   六十年代   伯明翰   种族歧视   黑人   妇女组织   马丁·路德·金   民权运动  
描述: 六十年代初,白人对黑人进行了暴虐的袭出,使得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形势恶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而,黑人把该市称为“爆炸城”。马丁·路德·金在这里领导民权运动进行抗议,市警察局调动大批警察,带着警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