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婚礼的成员》黑人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张颖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礼的成员》   黑人女性   卡森·麦卡勒斯   身份认同  
描述: 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婚礼的成员》以独特的关怀视角和书写策略塑造了性格独立、追求平等的黑人女性贝丽尼斯这一形象,小说进而对黑人女性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借贝丽尼斯之口诠释了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土壤里维系黑人身份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类种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景观的憧憬。系统阐释作家对种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思考,以进一步拓宽麦卡勒斯小说研究的视角。
物质与精神上的依附者——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女性地位探讨
作者: 赵妍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依附者   所罗门之歌   地位   黑人女性  
描述: 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优秀的美国黑人小说。它在叙述绰号为奶娃的黑人男性的自我寻根的成长历程的同时也描述了围绕在主人公奶娃身边的黑人女性的命运与地位。这些女性人物的命运复杂而多样,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是黑人男性的依附者和附属品。
黑白世界里的自我救赎——论《秀拉》中祖孙三代女性的生存之道
作者: 武少燚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身份认同   生存之道  
描述: 身份认同是后殖民女性文学和黑人女性文学极力推崇的主题。托尼·莫里森作为黑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秀拉》中用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刻画了祖孙三代黑人女性努力做自己代言人的艰辛,以及寻求身份认同的曲折历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三位女性的生存之道,即爱娃的残忍之道、汉娜的尊重之道、秀拉的离经叛道,展现族裔女性找寻自我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
丧失·觉醒·建构——托妮·莫里森女性主题三部曲中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索
作者: 冯肖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黑人女性   主体意识  
描述: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之一,托妮·莫里森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是最杰出且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在当代女性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托妮·莫里森以黑人女性独特视角,发人深省的文字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的生活。《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这三部小说体现了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从丧失到觉醒最会建立并在最终找回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
从《他们眼望上苍》中看美国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知
作者: 胡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知   黑人女性   求索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描述: 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注,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知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赫斯顿小说《他们眼望上苍》女主角珍妮的主要特征,揭开非裔美国女性生活隐藏的、无形的,但最真实的一面,深入探讨一个黑人妇女内在的成长以及对自我的探索、提升与解放。从而能够更好地研读正在逐渐从边缘走向美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中心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以及其对黑人女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黑人女性双重他者地位
作者: 徐建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他者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黑人女性   玛雅·安吉罗  
描述: 玛雅·安吉罗(1928-2014)于1969年出版了她的首部自传体小说一《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玛雅·安吉罗,其幼年名为玛格丽塔·安妮·约翰逊,是著名的当代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民权活动家。小说记叙了玛格丽塔在南方种族隔离的小镇斯坦普斯以及北方大城市圣·路易斯安和旧金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小说自问世以来便赢得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和批评家的高度评价与赞赏。研究角度主要有美国黑人书写传统,写作手法和技巧,个体成长和主题分析等。虽然对美国黑人女性的双重他者身份的研究已有涉及,但是在其表现、根源和出路方面,尤其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秀拉》解读
作者: 王崇恩   来源: 芒种(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秀拉》   黑人女性   自我精神   女性主义  
描述: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对秀拉、夏娃和奈尔三位典型黑人女性形象命运的刻画,展现了黑人女性在面对性别、阶级和种族三重压迫下勇于对抗传统、寻找自我的不屈精神,彰显了黑人女性的意识觉醒。而对秀拉、夏娃和奈尔的人物形象分析,对研究黑人文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秀拉》,从黑人女性生活的社会环境着手,重点分析秀拉、夏娃、奈尔这三位黑人女性对自我的找寻历程,揭示出黑人女性在找寻自我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艰辛,深化了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秀拉》的认知与理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秀拉》解读
作者: 王崇恩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秀拉》   黑人女性   自我精神   女性主义  
描述: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对秀拉、夏娃和奈尔三位典型黑人女性形象命运的刻画,展现了黑人女性在面对性别、阶级和种族三重压迫下勇于对抗传统、寻找自我的不屈精神,彰显了黑人女性的意识觉醒。而对秀拉、夏娃和奈尔的人物形象分析,对研究黑人文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秀拉》,从黑人女性生活的社会环境着手,重点分析秀拉、夏娃、奈尔这三位黑人女性对自我的找寻历程,揭示出黑人女性在找寻自我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艰辛,深化了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秀拉》的认知与理
黑人女性的自我解放: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碧昂丝的音乐电影《柠檬特调》
作者: 苗慧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柠檬特调   黑人两性关系   碧昂丝   黑人女性   姐妹情谊  
描述: 《柠檬特调》是碧昂丝于2016年4月发行的个人第六张专辑,同时推出了长达一小时的同名微电影。这部微电影共分为十一个章节,包含十二首歌曲。影片中碧昂丝把个人叙事和黑人群体叙事结合起来。影片具有自传性质,同时又是真实与想象的融合。碧昂丝在影片中把黑人女性从边缘带到中心,讲述了在白人至上主义和父权制的压迫下,黑人群体,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共同的故事和经历。本文拟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黑人历史来分析《柠檬特调》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历程。第一章讲述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再现,包括非洲元素的应用,黑人女性的发型和奴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