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鲁迅】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浅议鲁迅和玄镇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楠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玄镇健
鲁迅
女性形象
-
描述:
的确立时期,鲁迅和玄镇健作为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开始在作品中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的女性形象。拟选取鲁迅和玄镇健的各三篇短篇小说。以其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为中心,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探究同一时期,中韩两国
-
浅议鲁迅和玄镇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楠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玄镇健
鲁迅
女性形象
-
描述:
的确立时期,鲁迅和玄镇健作为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开始在作品中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的女性形象。拟选取鲁迅和玄镇健的各三篇短篇小说。以其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为中心,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探究同一时期,中韩两国
-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子鑫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现实主义作家鲁迅先生作品涵盖两种女性类型:封建制度的遵从女性以及封建制度的反叛女性,然而不论是哪类女性人物,均无法摆脱悲剧性的命运。作家借此表达自身对妇女深受压迫、剥削和毒害而毫不觉悟的愚昧、麻木的痛心的批判,以及表现作家出对妇女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以及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的勇气。
-
从故乡到城市,从现实到神话: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汪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鲁迅一生创作的小说并不多,但其中刻画的人物却神态各异、特色鲜明,祥林嫂、杨二嫂、子君等一系列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勤劳朴实而麻木愚昧的劳动妇女、无奈出走而终致殒落的知识女性、颠覆传统而回归人性的神话仙人三类女性共同构成了鲁迅小说的主要女性形象群落。
-
向封建礼教说不——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意蕴诠释
-
作者:
黎菲
来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鲁迅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他试图通过其创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解放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促使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文章以鲁迅笔下所塑造的典型女性形象和妇女解放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分析她们的各自命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探索。
-
探析悲剧女性形象——祥林嫂
-
作者:
何春晓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女性形象
祥林嫂
鲁迅
-
描述:
高中语文教材中祥林嫂的女性形象让人难忘,不仅仅是祥林嫂本身形象的塑造,也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从祥林嫂形象的产生,人物介绍,形象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
从故乡到城市,从现实到神话
-
作者:
汪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鲁迅一生创作的小说并不多,但其中刻画的人物却神态各异、特色鲜明,祥林嫂、杨二嫂、子君等一系列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勤劳朴实而麻木愚昧的劳动妇女、无奈出走而终致殒落的知识女性、颠覆传统而回归人性的神话仙人三类女性共同构成了鲁迅小说的主要女性形象群落。
-
鲁迅作品的女性研究
-
作者:
王爱红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封建主义
女性
-
描述:
鲁迅作为文坛大师,他塑造的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独特的意义。祥林嫂的苦苦挣扎、单四嫂子和华大妈的愚昧、爱姑无谓的反抗、子君独立宣言的终结,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是带血的。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鲁迅表达的或是对人性的鞭笞,或是对社会的呐喊,最终表达的是对封建主义的不满,期待每个人都能够从沉睡中觉醒。
-
从《伤逝》与《我的前半生》看“子君”女性意识之变化
-
作者:
陈燕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女性意识
亦舒
鲁迅
-
描述: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部反映女性意识的作品.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反抗意识,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子君.子君的出现标志着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无独有偶,作家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也塑造了一个"子君
-
鲁迅晚期文本中的女性文化叙事(一)——独特的阿金
-
作者:
张志梅
刘丹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金》
女性观
鲁迅
女性
-
描述:
在鲁迅先生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中,《阿金》一文中的阿金是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她既没因为有祥林嫂、单四嫂子们的悲惨境遇而备受同情;也没因为像刘和珍、子君一样成为新女性而被强烈赞美;更没有像杨荫榆式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