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魔鬼】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天使、魔鬼与夏娃:从二元对立角度解析《觉醒》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永丽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元对立
魔鬼
天使
夏娃
-
描述: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被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位女性人物,她们分别代表着父权制文学作品中的天使、魔鬼和夏娃。该文试图应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对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进行解析,从而探索作者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
天使与魔鬼
-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魔鬼
女性形象
《子夜》
天使
-
描述:
茅盾在现当代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子夜》更是作为茅盾那一时代的作品水准的标签。《子夜》中出现了一系列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身上茅盾赋予了她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命运状态。
-
天堂与地狱的使者——谈果戈理的双重女性观
-
作者:
侯丹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堂
女性观
果戈理
魔鬼
-
描述:
对女性的看法同样带有他一贯的矛盾性。在果戈理的艺术世界里,女性或是被奉若神明,或是被视为妖魔,他从神秘主义的宗教观出发,将地狱与天堂两种相互对立的喻意附着在女性人物身上,创作出带有天使与魔鬼两种极端色彩的女性形象。
-
天使与魔鬼——茅盾《子夜》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魔鬼
女性形象
《子夜》
天使
-
描述:
茅盾在现当代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子夜》更是作为茅盾那一时代的作品水准的标签。《子夜》中出现了一系列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身上茅盾赋予了她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命运状态。
-
魔鬼与天使的结合:《第十二夜》中奥丽维娅形象分析
-
作者:
卿朝燕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丽维娅
魔鬼
天使
-
描述:
女性主义者认为不论是天使的形象还是恶魔的形象都歪曲了女子的本性,她们不应该只是为男人无私奉献的天使,也不应该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玩弄手段,与社会苦苦抗争的恶魔,所以真正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天使与魔鬼
-
一面羔羊一面魔鬼:《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分析
-
作者:
吴超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羔羊
魔鬼
-
描述:
曹七巧是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颠覆了女性温柔伟大的美好形象,呈现出人性被扭曲之后的种种的"恶"。她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值得同情和怜悯,但是她也是吞噬一切美好和迫害弱小者的魔鬼,让人感到可怕和窒息,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
-
颠覆传统的陌生化展现:以《城市包装》和《一去永不回》为例探究池莉小说中“天使”变“魔鬼”的形象特征
-
作者:
王妍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
魔鬼
天使
-
描述:
池莉作为一位具有个性的女作家,她擅于展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对女性形象的特别关注,使她塑造出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打破常态地展现女性反传统的一面,使形象丰满独立,其中"天使"变"魔鬼"的典型形象就是一种颠覆传统的陌生化展现,充分表达出池莉的女性态度,展现了这一形象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
《荆棘鸟》中玛丽·卡森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刘泓
来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支配
爱情
魔鬼
女权
-
描述:
玛丽·卡森的魔鬼形象是男权社会文化对她的偏见。事实上,她是女权主义的极端代表,追求事业,力图改变命运,同时渴望爱情,但又拒绝虚伪,甚至反抗虚伪。这在当时的男权社会无疑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
天使与魔鬼: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角度看海丝特和查泰莱夫人
-
作者:
朱雪艳
容新芳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魔鬼
天使
-
描述:
的人物查泰莱夫人康妮。男性作家的笔下,女人不是被描写为温柔、美丽、顺从的"天使"形象,就是被描写为淫荡、风骚、心狠手辣的"魔鬼"形象,海丝特与查泰莱夫人无疑成为他们笔下的"天使"与"魔鬼"。作者主要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比分析海丝特和查泰莱夫人如何成为"天使"和"魔鬼"。
-
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
-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画皮》
他者
魔鬼
天使
-
描述:
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以及女性自我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