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韩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1970年以后韩国妇女运动的发展与变化
-
作者:
崔鲜香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70年以后
韩国
妇女运动
发展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韩国妇女运动兴起,开展修改家族法的运动和反对性旅游的运动以及改善女工劳动条件和待遇的斗争。80年代,韩国女性创建多个左派妇女团体,妇女运动走向联合,展现出妇女运动集结的力量。90年代
-
韩国的高丽妇女史研究综述
-
作者:
崔鲜香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动态
高丽妇女史
韩国
-
描述:
韩国的高丽妇女史研究开始较早,但由于高丽史研究本身起步较晚,加上缺乏史料等原因,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相关的论文还很少。1970年代随着韩国社会急速走向城市化、产业化道路,家庭伦理和女性
-
1980年以后韩国女性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
作者:
崔鲜香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80年以后
女性相关法律
女性政策
韩国
-
描述:
1980年代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韩国政府设立了统管女性问题的行政机构,并制定了《男女雇佣平等法》和《母子福祉法》等法律。1990年代制定了《婴幼儿保育法》、《妇女发展基本法》、性暴力、家庭暴力相关法等法律。2000年以后韩国废止了户主制,制定出《健康家庭基本法》、《性买卖防止特别法》等法律。
-
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徐兰花
来源:
祖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韩国
中国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韩女性文学因发展历史背景存在相似性,经历过古代文学闺房文学、近现代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觉醒、爱国以及民族主义的主义文学,迈入新时期,两者文学环境、文学内蕴更为贴近,新时期,两国女性文学的叙事焦点、语言特点、读者视点存在许多相似性,更符合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命运。
-
中韩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现状
-
作者:
徐珊珊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国
现状
中国
现代女性文学
-
描述: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韩国,对中韩现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基本呈线性单一的研究模式;至21世纪初开始,中韩两国陆续出现一些对中韩女作家作品创作比较研究的论文。只有充分了解中韩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前期状况,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并发展今后的研究。
-
21世纪以来韩国汉文学研究的新动向
-
作者:
李丽秋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韩国
东亚交流
汉文学
-
描述:
本文将21世纪以来韩国汉文学界新出现的研究热点问题概括为区域文学、日常化、女性文学以及海外体验与交流四大主题,对代表性研究及具体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在这四个主题中,前两者属于全新的视角,后两者则属于现有研究视角的延伸与扩大,尤其是海外体验与交流主题逐渐扩大为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日益增加。
-
韩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以国会选举为中心
-
作者:
王月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韩国
国会选举
女性
-
描述:
政治民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国会中所占的席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女性参政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在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后,试图摆脱政治上男性垄断、排斥女性
-
韩国战后小说研究
-
作者:
牛林杰
来源: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小说研究
韩国
朝鲜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现代
-
描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国战后文学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内容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韩国战后小说的创作技法研究、战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战后基地村小说、孙昌涉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作家意识、李范宣
-
女性的苦难、抗争与悲剧──萧红与玄镇健小说比较
-
作者:
李福熙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韩国
中国
悲剧
女性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萧红与玄镇健小说的比较,略述中韩两国现代小说的共同世界。萧红与玄镇位都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他们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而且他们都注意刻画与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的悲苦命运,展示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她们悲剧性的结局抱以极大的同情和崇高的礼赞。
-
韩国女性运动的动向
-
作者:
吴美憬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平统一运动
女性政策
韩国
社会地位
女性运动
-
描述:
1998年的女性运动,借助于90年代以来从法律上和制度上制定的女性政策的影响,使女性地位实质性地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前阶段的女性运动主要集中于提出法律、制度等诸方面的政策建议,而1998年则集中于寻找能有效地实现各种政策的具体方案,为使“性差别禁止法”及“救济法”获得通过,修订男女平等就业法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此同时,女性团体为了提高女性参政率和扩大5人以下雇员的企业之雇佣保险制度也做了努力。通过这些努力,不仅增加了女性团体的数量,而且各地区女性组织也相应地扩大了。此外,这些女性组织与各种非女性组织